一幅叫《洛神赋图卷》,一幅叫《女史箴图卷》。
裘小玉:
其实现在留存于世的已经都不是顾恺之的真迹,好像一个是唐代摹本,一个是宋代摹本。
余秋雨:
对于《洛神赋图卷》,我要抢着说几句,为的是怕你们像一般书籍中写的那样,又来讲述《洛神赋图卷》与曹植写的《洛神赋》的关系、曹植心中的“洛神”是谁、这个女人与曹植的关系,等等。这些话题,至多只能说是背景,而没有涉及画作本体。艺术作品的本体,主要是指形式,内容只沉淀在形式中。
在《洛神赋图卷》中,顾恺之并不是仅仅画了一个曹植心中的女性,而是让曹植和那个女人一次次在不同场合出现,形成了一种“连环蒙太奇”结构。画中的曹植与那个女人的反复对晤,并不是实际相遇,而是精神交会,这让“写意”之“意”,变成了一种流动之“意”。
反复出现的曹植和女人,在神情上又有前后一致性。曹植不失贵族风范,矜持、专注、悲凉,而那个女人也有类似的神情,接近于《洛神赋》上所写的“轻云蔽月,流风回雪”。
绘画的这种结构方式,即使拿到今天的新兴艺术创意现场,仍然不失超前。
萨琳娜:
那么,秋雨老师是怎么看待《女史箴图卷》的呢?
余秋雨:
《女史箴图卷》依托的文本,是西晋诗人张华的《女史箴》。《女史箴》是当时的一种“宫廷教育文本”,与看上去“很不正经”的《洛神赋》正好相反。当然,在艺术上,总是不正经的作品超过正经的作品。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不仅超越了张华的《女史箴》,甚至还超过了他自己的《洛神赋图卷》。面对《女史箴图卷》的线条、力度和结体,谁都不会再去注意它的训诫内容。
顾恺之之后两百多年,阎立本出现了。三百多年后,吴道子出现了。从此,中国的人物画就越来越走向高峰。人们一般有个误解,以为中国画更多地擅长于山水花鸟,人物画比较缺欠。尤其与西洋的实写人物画产生对比以后,更会觉得中国的人物画落后了。其实,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人物画,特别是写意式的人物画,恰恰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主流。
山水花鸟,成熟于五代和两宋时期,而让山水成为文人心中的自由意象,则要到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了。当这样的文人画成为精神主宰,中国绘画的美学等级也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喜欢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