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文明的碎片 > 访谈录(三)

访谈录(三)(1 / 2)

——关于都市文化

敏锐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从撰写了《上海人》一文起,就一直关注着市民的人格塑造和都市文化的命题。去年以来,广州、大连、温州、长沙等全国很多城市的领导部门纷纷邀请他前去作有关当代都市文化构建的演讲,反响十分强烈。

记者来到市郊龙华他的家,开门进屋便直达温馨的书斋,虽是水泥地,但坐拥书城,精神的富足令人怡然自得。

我们的城市将会有怎样的文化范型?

谈起都市和都市人的文化构建,余教授说:“几年前我就感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城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桥头堡,但城市不仅是经济的枢纽,它更重要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密集组合。现在大陆各大城市都在快速前进,但它们将会进入一种什么样的城市范型呢?与以华人为主所建造的海外现代都市比较,我们的城市将会靠近**、台北还是新加坡?”

余教授在各地演讲中,一般把现代都市的文化构架分解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气氛、文化偶像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由硬件到软件,由物质到生命,由易于操作到难于操作,一起组合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的内涵,每一个部分都有大量问题值研究。他说:“我现在能做的,只不过是把我到过的那些以华人为主的海外现代都市作一点对照,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最使我高兴的是,现在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首先不是文化界,而是各个城市的领导人。”

“小市民”向“大市民”的转变

记者提问道:“最近你的一篇《新年问答》,提到上海文化面临着从小市民人格到大市民人格转移的问题。在近期《开放》杂志上又读到你的《文化是一种人格》一文,你感到上海人在文化心态和文化人格上,这两年有什么得失进退吗?”

余教授爽然答道:“我是个乐观主义者,看到的进步更多一些。许多文化界的朋友喜欢悲叹经济大潮如何淹没了人格,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就以我们以前特别鄙弃的买股票来说吧,对人格也未必全是负面效应。以前小市民风气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忘恩负义、唇枪舌剑,现在一旦投入股市,就不能不慢慢习惯于承受经济得失的巨大弹性,不得不关心所有发股单位的经营情况,甚至关心国内外经济大局,不得不体会由自己来选择个人财产投资的乐趣和风险。久而久之,心态就会比以前结实、大气一些。当然,经济活动能推动却不能完成人格构建,人格构建是一个更高层面的文化行为。

说到上海的小市民人格,能讲一口纯熟的上海话的余教授笑了,他说:“小市民不见得是坏人,甚至也不是我们厌恶的小人。过去说到小市民往往是一个批判性的帽子,其实,这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的社会命题。”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