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 / 1)

“人文坚持”的第三条,是在有一线希望从事文化建设的时候就竭尽全力,把一线希望变成一片希望。

对于这样的人文坚持方式,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清代流放到东北的一批南方学者。这些学者不管是“文字狱”还是“科场案”遭罪,情景都十分悲惨,往往是株连九族、流徙千里,到当时还没有开发的荒原做奴隶。但是,在经历过最初的挣扎之后,他们居然在服役之余,剥桦树皮作纸,默写儒家经典为书,为当地的孩子做起了义务教师。正如后来章太炎先生评价的,东北之地开发虽晚,却人文根底不薄,应该归功于这些流放者。

他们,在几乎没有希望的地方抓住了一线希望。

在“**”灾难中我也曾经多次寻找过这种一线希望。例如,在农场劳动时我曾编过一份“劳动简报”,自刻油印,非常简陋。但是,我在这份小报上倡导和征集短篇美文,写的人和看的人越来越多。我想,这些美文对于舒缓劳动的压力,恢复生活的希望,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使当时似乎走投无路的同伴们重新记起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喜欢历史的脸谱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历史的脸谱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