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缺少一种佛罗伦萨式的机缘,让达·芬奇在市民的公共空间当中描绘壁画,让米凯朗基罗在公共空间的中心部位呈现雕塑大卫,还设计什么教堂啊、墓园啊,大家都看得见。一切重要的审美成果都出现在公共空间,于是,一所又一所的审美学校形成了,几乎所有的佛罗伦萨市民都成了主动或者被动的艺术鉴赏者。请想一想,鉴赏的对象是达·芬奇和米凯朗基罗这样顶级的大师群体,审美能力将会获得多大的提升!
相比之下,中国历来对艺术品的收藏,是竭力的避免它们接触公共空间,因此很难构成一种公众共享的鉴赏水平。结果,千百年下来,审美舆论从来十分微弱,远远比不上其他社会舆论像政治舆论、道德舆论。在审美领域,真正具有民间性传播广度的倒是诗歌,但又形不成公众性的评判舆论,这个结果就是从古到今,写诗的人数总是风起云涌,完全不知进退,这就是我们审美评判薄弱的一个标志。
中国文化藏下了很多美,却不知道美要通过晾晒、传播、教化来形成自己的气场。结果,门内的美不认识门外的人,门外的人不认识门内的美。
喜欢历史的脸谱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历史的脸谱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