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 第三十一课 因谦恭而参与伟大

第三十一课 因谦恭而参与伟大(2 / 2)

鲜卑族的名称,与鲜卑山有关。鲜卑山其实就是大兴安岭,我们现在还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叫“嘎仙洞”的鲜卑石室,是这个民族隐潜、祭祀、出发的地方。连续的军事胜利,极有可能把自己习惯的生态强加给征服地,但他们作出了英明的抉择。那就是,以军事征服者的身份,恭恭敬敬地做汉文化的学生。

这是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大事件。鲜卑贵族如果不作这种选择,稚拙的鲜卑文化终将在暴力的裹卷下张扬一时又快速走向灭亡,同时也必然会给华夏文明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使之消亡。但是,鲜卑贵族恰恰使一切都走向了良性。鲜卑族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改变了自己,实际上提高了自己,扩充了自己;而汉文化,则因为有了游牧民族强劲生命力的加入,也顿时一改斯文衰朽之气,快速变得生气勃勃。

这中间,北魏的孝文帝功劳最大。在鲜卑族里他叫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帝王。实际掌权后仅仅七八年,他便迈出了“汉化”的重要步伐。他要求鲜卑贵族不再说鲜卑语而说汉语,不再穿鲜卑服而穿汉服,而且力争与汉族通婚,又把首都从山西平城,也就是云冈石窟的所在地大同,迁到河南洛阳。

结果,北魏不仅在地理上逼近了隋唐时代的来临,而且在血缘上也融入了隋唐王室。他们,因谦恭而参与了伟大。

既然可以汲取汉文化,当然也可以汲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以佛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中又包含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所产生的犍陀罗文化。这样一来,从北魏到隋唐,世界几大文明都融合在一起了。云冈石窟,就是这种融合的最早呈现。盛唐,就是这种融合的最高呈现。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学术课题:如果仅仅凭着孔子、老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能不能直接造就盛唐的辉煌?有不少学者认为能够,我却认为不能。诸子百家虽然很好,但缺少一种马背上的雄风,缺少“天苍苍,野茫茫”的空间气象,同时,又缺少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交融。这一切,却由孝文帝和北魏王朝补足了。看似最没有文化底蕴的族群,完成了最宏伟的文化整合。

年轻的孝文帝死于公元五世纪的最后一年。他不知道,由于他的整合之功,中华文明已经避免了一次几乎必然的灭亡。在遥远的西方,与中华文明一样伟大的罗马文明也遇到了“北方蛮族”的反复侵扰,终于在公元五世纪七十年代,西罗马帝国灭亡。由此,西方进入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西方文明才重露曙光。

经过前后左右的反复对比,我对孝文帝评价很高。这些年我一直被河南省黄帝故乡聘为“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主席,我曾在演讲中设想,如果设立一个“黄帝大奖”颁发给历代为炎黄文明作出过最大贡献的五六个人,我主张让孝文帝入选。

高度评价孝文帝,也能使我们进一步荡涤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中华文化的伟大,是多元融会的结果,这中间,很多少数民族的杰出人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在这里与诸位达成共识: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玩耍民族主义,更不要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

在古代,文化融合,常常表现为“胡汉一家”,即“胡人汉化”“汉人胡化”。我想请你们今天回去后作一个准备,下次的课程一开始就要请大家举出历史上胡汉相融的点滴例证。

喜欢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