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才问出来,他就已经有答案了,
街上人太多了,到处都是人,男女老少,或拿着麻袋,或推着小板车,或挎着篮子背着背篓,在一家家粮铺门口翘首以盼。
“这都是等着买粮食的,北狄打进来的消息传出去了,百姓们都开始屯粮了,这几日粮食都卖疯了。”
外面那些风言风语周杏周梨姐妹是知道的,家里这几天趁着夜色悄悄的运粮食进来她们也是知道的,不由看向周金平。
得知这个消息,周金平眼皮子一跳,就觉得有些不对了,这事儿怎么传的这样快?
“本来是没有那么快的,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呢!可是,不知怎么的,前两日皇上突然把京里几万御林军调走了……”
外头都在传,说是皇帝也怕北狄人呢,不但御林军,连京城附近的驻军都抽调走了。
偌大个京城,如今可就城防卫那几万人马守着了,大家这才慌了手脚,一时间,城中粮铺人满为患。
这样下去,可要乱了套了。
周杏透过车窗,看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正阳大街,这条街不是四通八达的主街,也不是专营油粮的大街,这条街上也才十来家粮铺,可就是如此,这来还是挤成这样,四城主街和附带有仓库的粮食大街是个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周杏心里正感慨,突然,有个熟悉的人进入周杏的视线里,
这是?
周杏拉了拉周金平,示意他看,
“那是夏管家吧!”
周金平定睛一看,可不是,那带着七八个人推着三车粮食形色匆匆往街口去的青衣管事,可不就是二哥周金河家里的管家。
周金平松了口气,三车粮食,怎么也够二房吃上两个月的,看来二房的粮食不用他操心了。
也是,就算不信他的话,周金河这些年也管着周家大大小小的田庄,关于粮价涨幅,比自己懂行多了。怎么做对自己更有利,想来不必自己提醒。
一路上走走停停,足足比往日多花了半个时辰才到了周金川家。
“阿瑶来啦!快坐!我让厨房做了枣泥糕,你尝尝!”
自打李氏进来,周母就一直拉着李氏说话,又是看茶又是上点心的,亲热得不得了。
这是在为前几日的事赔不是呢!李氏也不戳破,周母给了茶她就喝,给了点心她就吃着,十分配合。
李氏吃得香甜,周母脸上的笑也越发真切,长媳说得不错,李氏这个儿媳妇虽性子莽直些,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万事不往心里去。
这要换了小儿媳张氏那娇惯地性子,不摆几天脸色给自己看,怕是不能罢休。
这么一想,周母对李氏又喜欢起来,“亲家母近来可有音信儿传来?他们都好吧?”
“都好,都好,都好着呢!”
说起娘家,李氏更高兴。
李琦外放的地方虽算不上富庶,但也不是什么穷山恶水之地,又是任的父母官,哪有不好的,早前他们安置好了就递了信来了。
那里上任县令大人是个清明人,走的时候把账目都盘点清白了,县里也没什么乡绅恶霸地头蛇,所以李琦没遇上什么难题,很快就上手了。
“那就好!咱们阿崇要是像他舅舅就好了。也不知道那北地冷不冷?一定吃了不少苦!”
喜欢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科举兴家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