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大殿之上,萧北霆、王延龄、包拯、庞籍齐齐出列,从童都堂的手里接过刚刚宣读过的圣旨,一个个神色肃穆,满怀激情。
因为刚才楚墨下达了东京城及下辖京畿地区最新的军事改革方案,包括裁汰骄兵,军中老弱病残者,执行楚墨和一众大臣商讨出的新的治军规策。
萧北霆是军中老手,楚墨要他负责士兵的招募、裁撤及训练工作。王延龄是个政治老油条,和稀泥这活儿是炉火纯青,而且楚墨给他一份材料,全是他初登基时,令隐卫招揽的各行各业的人才,经过十年时间,他们在早已成为各行各界的大佬,在本行内地位举足轻重,也颇有资产,能培养下那些没地人的手艺,让有事可做足以谋生,以防无事生非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包拯是开封府府尹,熟悉东京城事务,又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楚墨任命包拯一方面是让他有所助力,另就是充当检察官的作用,纠察不法不当之行。
至于庞籍庞太师,楚墨觉得,这个经商奇才,陶朱公眷顾的人投身官场真是可惜了,这几年来,楚墨投资,庞籍二人经营的店铺工坊,遍及大宋,即便在能商巨贾遍地的江南,北方的苦寒之地,庞籍的商业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吸纳无业人员的能力是惊人的。
况且庞太师可是朝中显贵,地位尊荣,巴结依附于他的官员也不少,这活活一个金饽饽,楚墨可是老早就盯上了。
“望诸卿万不负朕殷切之望。”楚墨满怀欣慰,满怀期待地看着四位卿家,朝廷的顶梁之柱,对他们殷殷叮嘱。
“臣定不负皇上所望。”四人齐齐拱手,对御座之上英明睿智的帝王承诺道。这不仅是对帝王与大宋的承诺,也是他们身为人臣的承诺。
下了朝之后,楚墨出殿立于高阶之上,迎着高升的灿烂的太阳,睁着晶亮眼眸,感受着万丈金色晨光轻撒在自己身上,双唇绽开冰雪中鲜花怒放般的笑意,享受坐拥锦绣天下的傲然,创立不世之功的慷慨雄心。
“太后,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楚墨半坐在床边,看着黄帷罗帐中的年迈妇人,眸中染上一丝怜悯。
“皇上,哀家老了。”刘太后慈祥又悲伤的目光在楚墨的精致容颜上久久停留,自己一心一意抚养长大的皇儿啊,已成长为优秀的帝王了。
“太后,您要看着大宋兴盛,看这锦绣江山的,”楚墨的双手抚上刘太后的手,像对待自己亲生的敬爱的奶奶那样。喉头滚动一下,又道:“也看着朕。”
“皇儿,”刘太后的眼中涌出泪来,握紧了楚墨的手,仔细端详着那俊朗容貌。真的和先帝很像,她是如此的爱赵恒,以至于如此地,爱他的皇儿,也是她的皇儿,放弃权柄为了皇儿,临朝称制为了皇儿,火烧玉晨宫也是为了皇儿……
刘太后想起那个起初面容清秀的女子,那个令她不安的女子,眼中涌现更深沉的悲戚。福薄之人,哪里配为祯儿的母亲?
“太后,无论如何,都是你把朕抚养长大的,养育之恩胜过一切。”楚墨感受到刘太后情绪里那种无助,不由得安慰她道。这具身体的血脉,与他无关,他只在乎刘太后,刘太后才是陪伴照顾教养他楚墨长大的人。
“皇儿,哀家会陪着你,看你开创盛世华章。”刘太后感觉心中的郁结散去,此生唯有那事令她后悔。可祯儿这样说,她又不后悔了,她是祯儿的生身母亲又如何,祯儿亲近的还是她,何况李妃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刘太后乖乖任楚墨喂药,看着他清朗眉眼间流露出的锐气,心中欣慰,祯儿不逊于太祖皇帝。她信祯儿能完成祖宗未竟的基业,成为一个不朽的帝王,流芳的明君。
刘太后心中认为已死的那人,却双目已盲,以包拯远亲的身份被接进了开封府。
“太妃娘娘的安全就有劳展护卫费心了,府衙中虽戒备森严,但还是要万分小心。”包拯端坐于椅子之上,对站在桌案前的展护卫殷殷嘱咐。
“大人放心。”展昭仍以平常的口吻对包拯道,这位流落民间的太妃娘娘在他看来,并无什么不同,仍是一个和蔼慈祥的老夫人。
“公孙先生,哀家的眼疾?”包大人刚领着展昭进入厢房去拜访太妃娘娘,便听到李氏对坐在桌对面的公孙先生满怀担忧的询问。
“学生遍阅古籍,方知老夫人的眼疾乃是假盲,只要经过针灸和药物治理,很快就可痊愈,只是希望老夫人保重凤体,不要再垂泪哭泣。”公孙先生以医者的仁心仁术,告诫李氏诊疗结果。
“是包卿吗?”李氏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了包拯的脚步声,头微微往门口方向偏了一下,开口问道。
“包拯参见老夫人,”包拯一撩袍子下摆,拱手对李氏请安,待李氏言一声“包卿免礼”,又指着展护卫望了对李氏介绍道:“老夫人,这是展护卫,负责您的安全。”
对于展昭的行礼,李氏理所当然地矜傲地点点头,并没有搭理展护卫,反是有些焦急地询问:“不知包卿打算如何查案?”
“臣打算先从南清宫八王爷入手。”包拯略一思索,还是将自己与公孙先生商议的办案思路告知了李氏。
李氏脸色有些不悦,她已经拿出了玉晨宫李妃的金丸,包拯已经证明了她的身份。她的皇儿位至九尊,而刘后那个贱人却坐享太后尊荣,夺去她的皇儿,代替她享受了那么多年优渥富贵的宫廷生活,却让她流落民间乞讨为生,成了一个脏脏破破的老婆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包拯,这正直之官,这天子近臣,却不能将她立刻送进宫去。她如何能容忍?能忍得下这口气?
还有,她明明是皇帝生母,理应为太后之尊,却被这包拯称为老夫人,真是令她恼火!
“老夫人,此案经年日久,还望老夫人多多忍耐。”包拯保持着臣子的谦恭,极有耐心地劝告。
又是忍耐?!李氏心中更加窝火,但也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全依仗包拯,只好道:“哀家知道,包卿不必再言,你等且退下吧。”
包拯三人只好告别退下,一行三人慢慢走回书房,公孙策小心观察着包拯的脸色,犹豫着问,“大人,李娘娘她脾气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