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汉四百年,益州的开发其实并不充分,开发程度比较高的,主要就是成都平原,其它更多地方都是处在荒蛮状态,被少数民族占据着。
而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是不向国家缴纳赋税,承担义务的,只要不发生叛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事实上,西南地区的叛乱是一直在进行的,汉朝并不能进校有效管理,叛乱是经常发生的,而朝廷和地方驻军也是通过平定这些叛乱,不断消灭实力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之中。
即便如此,这个过程到汉末也还是没有完成。
朝廷派出的益州刺史辖区范围内,真正比较有效控制起来的,主要就是蜀郡和汉中,其他地区的主要居民都是少数民族,是在国家的有效管理之外的。而国家能够控制的汉族居民的人口数量并不多。
益州真正的大规模开发,第一波实际上就是汉末三国时期。
因为汉末中原和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一些中原地区的居民就开始举族迁徙,进入益州境内,益州的人口才增加得比较多了。
经过从刘璋到蜀汉的长期开发和发展,到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才一百万,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人口数量最多大概就只有这个数量的六七成。
而且,经历了东汉中后期的大规模土地兼并,人口依附于地方豪强,实际上就等于脱离了国家的控制。
国家必须通过豪强地主,才能将他们占有的土地上依附着的人口变成可为国家所用的人口。而这就意味着,国家必须得到豪强地主的配合和支持,才能维护统治。
这也是汉末和三国时期形成的部曲兵的制度基础。
刘璋的父亲刘焉在到达益州的时候,益州刚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冲击,在地方官僚的主导下平定,才恢复了政治秩序。
但刘焉为了树立自己在益州的威信,建立起个人统治,诛杀了一批势力比较大的当地豪强地主,而他所赖以对抗这些地头蛇的,主要就是东州兵,也就是从南阳和关中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士。
刘焉死后,刘璋是在刘焉的老臣、地方大吏赵韪等人的支持下才继位的,他们之所以拥立刘璋,而没有选择拥立比刘璋年长的刘瑁,主要原因就是刘璋性格比较懦弱,也就是三国志所谓的“温仁”,便于他们控制,充当傀儡。
但刘璋却偏偏不甘心完全充当一个傀儡。
继位不久,就和张鲁决裂,全部杀死了张鲁留在益州的家属,和张鲁结下了死仇。
为了抵御张鲁,刘璋派刘焉的老臣庞羲出任巴西太守,负责防御张鲁,结果庞羲到任后反而和张鲁眉来眼去。
庞羲毕竟还没有和刘璋撕破脸,赵韪就直接撕破脸叛乱了。
因为甘宁等人在益州东部地区叛乱,得到了刘表的支持,刘璋派赵韪率兵前去平叛。
赵韪到前线后,先平定了叛乱,将甘宁赶到了刘表的辖区。
但是赵韪又私自和刘表媾和停战,在益州地方豪强的支持下,回师成都,差一点就推翻刘璋。
只是东州兵知道这次如果刘璋失败了,他们都得死,所以都拼死力战,才击败了赵韪的军队,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才得以保全。
所以,刘璋其实是有军队的,数量比刚入川时的刘备多。
刘备入川时大概只有一万人左右的军队,而刘璋代领去与刘备见面的军队,就有三万人。
当然,刘璋肯定还有一些军队分散驻守在辖区各地,以及留守成都,总数量不止三万。
从这方面来看,刘璋完全没有必要请刘备入川的,但是,事情不如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因为这些军队是刘璋用来自保的,也是用来弹压地方豪强的,必须有这些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在益州的统治才能维持,否则他就要被地方豪强推翻了。
所以,这些军队必须始终保持在他身边,用来自卫,而不能用于外战。
这就是说,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实际上是不稳定的,他本身是依赖于东州兵的弹压,才能维持在益州的统治。
益州的地方豪强并不支持刘璋,甚至可以说是反对刘璋的,要么自己积蓄力量起兵反对,要么是有外来势力反对刘璋,他们支持。
而刘备恰恰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刘备进入四川一年,并没有和张鲁作战,而是在到处收买人心,主要就是结交地方豪强,了解益州的实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之后,刘备和刘璋翻脸,刘璋用以与刘备对抗的,实际上也主要就是东州兵以及一部分少数民族军队,当这些军队都被刘备消灭之后,他也就只能投降了。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说益州富饶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所谓的富裕其实主要是豪强地主。
而豪强地主的富裕恰恰又能反过来证明,作为当地政权的刘璋实际上是无法有效的从这些豪强地主身上汲取财富和力量的,不能把益州当地的财富和实力转化成为他自己统治的实力,所以,出现了益州至少表面上看确实是富饶的,但刘璋却并不强大的情况。
而在曹操统一天下之后,益州的豪强其实已经依附在曹老板身上了,这一点刘璋不敢阻止,也阻止不了。
是故。
即使东州兵要掀翻益州,更大的可能性是不会成功的。
因为益州豪强不会统一刘璋夫的复辟。
这一点曹冲明白,他相信曹操也并明白的。
而实际上,曹操也明白。
但是,刘璋马腾这些人还是必须死啊!
喜欢曹魏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曹魏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