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来了。请先生下命令吧,要做什么事情呢?
舞台监督
看官多半都是知书识礼的。我们要在他们面前演出迦梨陀娑新著成的叫做《沙恭达罗》的剧本。
接着,舞台监督要女演员先唱一个歌,让看官欣赏一下,唱了之后——
舞台监督
小姐,唱得好!剧场四周,听众完全为你的歌声所陶醉,他们一动也不动,就像画成的一幅画。那么我们再做些什么使他们快活呢?
女演员
刚才先生已经命令过,要演出那一出叫做《沙恭达罗》的前所未闻的戏了。
舞台监督
我完全想起来了。一转眼的工夫,我就真忘了。因为
你的迷人的歌声牢牢地吸住了我,
正像飞奔的鹿吸住了国王豆扇陀。
(两人同下)
——序幕终
这里,国王豆扇陀是戏中的主角,飞奔的鹿吸住了他,正是戏开幕时的情节。因此,这样的引子,既起了定场的作用,又介绍了剧名、作者,而且还十分自然地把观众引入剧情。
有的戏引子很长,如《小泥车》的引子,详尽地介绍了作者的外貌、学识,剧本的内容、主旨,还加上一段戏班主和他妻子的打诨插科。剧本最后的尾诗,有的由剧中人唱出或念出,有的是外加的,例如《广延天女》(即《优哩婆湿》)的尾诗是由演员在幕后唱出的八句诗:
财富和知识永远冲突,
兼而有之,实在很难;
为了好人们的快乐幸福,
就让他们把两者来兼。
让所有的人承担痛苦,
让所有的人看到幸福,
让所有的人得到爱情,
让所有的人到处满足。
剧本正文,由说白、唱词和动作提示三因素组成,说白中除了对白还有独白与旁白。唱词融于剧情之中、化于角色身上,与希腊悲剧的歌队演唱不一,而与中国古典戏曲的情况比较接近。动作提示也远比希腊悲剧繁多和细致。剧中所用文辞,雅语俗语相间,主角和上流人物多用雅语,而妇女和下层人物多用俗语。但也无定规,《小泥车》就大量地采用俗语,三十四名角色中只有八名讲雅语,有的则故意让卑下的角色满口雅语,这与剧作题材、演出对象以及作者特殊意图有关,最终又维系着时代风习、社会气氛以及与此相关的语言演化情况。
至于印度古典戏剧的具体演出的情状,则几乎没有资料可供了解。有些梵语学家根据《小泥车》剧本篇幅冗长、俗语丰富的事实,推测这已不是乡村游行演出、节日赛会时的临时节目,也不是宫廷豪门内的戏班子所能创作,而是那些面向城市平民的专业剧团才能编演的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有专业剧团在较稳定的剧场内向众多的市民演出很长的戏,有时还须连台演出,这应是戏剧事业相当繁荣的一种状况,与古希腊有点相似。
戏剧学著作《舞论》,大体上说,是在印度古典戏剧的成熟期作出的对以往创作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开启了古典戏剧的鼎盛期。
喜欢世界戏剧学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世界戏剧学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