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chengjisanguo-shenshidong&bookmark=438"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添加书签"/></a>
老实人看着工部的试卷怔怔出神,而简雍和刘晔,已经点了点头、面露赞许的微笑,并且默默将工部试卷放到一边……
其实工部的试卷,应该是除了刑部之外,白图把握最高的——选择题以几何运算为主,间或有些粗浅的实用向化学题,以及……大量的主观题,都是各种模拟“难题”的解决方式。
如果是有经验的老道铁匠、木匠,应该能在其中答出自己熟悉领域的一些问题。
庞统也向白图反应过,工部其实不适合用“科举”的方式来筛选人才,更希望“降格”到之后的“学考”中。
现在楚国的乡学、县学,前者是适龄者免费、还有些许补贴,也的确没什么内容,基本只是开蒙。
后者则是“乡学推荐”与“自主招生”结合,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不过对于优异者有县礼司补贴——这也是礼部的县级部门“礼司”的主要职能,评判名额、评判标准每年有吏部监察。
其中“乡学推荐”的学员,一般都是寒得不能更寒、快冻死的那种门的出身——普通“寒门”也都是有自己在家开蒙的条件的,少有去乡学开蒙!
因此只要有“乡学推荐”,县学必须无条件接收,另外一些寒门豪族子弟,为了贴近朝廷局势,也会将自家学童送到县学,他们也都有一定的基础,县学可以自主接纳。
虽说需要一定的学费,但户部对各县县学都有基于生员数量的补贴,同时各县也可以从县户司出钱额外补贴,只是补贴比例涉及到县民司、也就是县令,与县户司之间的协调,反正县学的“传道受业”,也关系到县令和县礼司的业绩。
白图最近就听说,有几个不适合大量开设工坊的县,正在走精于办学的路线,就靠优质县学拿分露脸。
至于郡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学”,则是通过“学考”以及“千石以上官员推荐”来招生。
虽有推荐之权,但却限制在和科举一样的标准……
也就是说,哪怕簪缨之家,想要有大量子弟进入大学,其中大部分也只能自己考——毕竟大士族的年轻子弟也很多,一个千石官员每年也推荐不了几位,除非是直系后裔、家族嫡系,否则根本排不上。
县学的话,不少大士族其实也看不上,现在比较积极,多半还是想派人去“取长补短”,之后更新自己的家学。
这是成百上千年养成的老传统,没那么容易改变观念。
的确乡学、县学要超过“家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大学的话,就已经是另外的性质,大部分属于真正的实用向教学,并且有地域特征……
造纸工坊多的地方,郡学就会有很多造纸相关的内容——不是教你一线的捣纸浆,而是各种涉及到的化学领域内容。
冶炼工坊多的地方,郡学就是以各种金属冶炼原理、金属性质为主;大型民生工程所在的地方,会传授桥梁设计、水利设计的内容;集团耕作的农业大区,像是鄱阳大学,就是以耕作类的知识,比如育苗、神农精华配比知识等等为主。
当然,受制于“教授”数量,只有最顶级一部分大学,真正各领域的“大师”,而且基本都是工部下派出来的“教授”,至于其他大部分这类大学,都还是照本宣科,全靠天赋。
反而精于账目统计、刑律分析、经义解读、人力规划等等,直指科举科目的大学,不仅教学资源更丰富、而且也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