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榜万问,终于惊动庆国满朝文武。正如方运所言,官僚系统有着无比巨大的惯性,但实际上,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最精英的那批人中,大多数都会在官僚系统之中。所以,当庆国意识到己方在舆论上陷入绝境后,没有像方运那样第一时间想到革新,而是找人背锅。这是每个族群精英阶层的习惯。很快,庆国发表声明。承认死者一家所在地的县令为官不正,已经押解回京,并把当地知府贬为七品,同时州牧调离。声明还说,那一家七口的死亡虽然是龙族造成的,但庆国并不准备推卸责任,而是开始研究如何保障相关百姓的温饱。最后,庆国谴责龙族与水殿,并希望圣院主持公道。当天晚上,东圣阁分别传书给方运与庆君,要求双方前往东圣阁商讨两国纷争。在约谈文书下达的一个时辰后,工殿的一道文书逼得庆君不得不在深夜召开临时朝会。工殿以技术革新需要为借口,撤走圣院在庆国的所有工家读书人,并且中止所有对庆国的技术支援以及机关支援,鉴于庆国私自设置贸易壁垒,阻挠工家发展,庆国皇室与官府工坊的技术使用费用提高到五倍。近些年,工殿是实力膨胀最快的圣院殿阁,因为随着大量技术的革新与普及,工家的圣道在不断扩展,圣道增强,工家人的力量也就随之增强,对圣元大陆的相关力量掌控自然更强。为了发展工家技术,但又不至于让创新者颗粒无收,工殿近些年规定了技术专利,技术创新者可以将技术交付给工殿,而工殿负责推广,所有使用相关技术的工坊,都要缴纳一定的专利费用。一般而言,普通的专利费用很低,因为过高会阻挠工坊发展,但因为使用的工坊数量极多,在总量上还是非常可观,所以许多创新者获得了不菲的财富。工家读书人尤其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工家读书人,已经成为圣元大陆的一批新贵。甚至有人统计过,人族近三十年的新望族与新名门的创立者中,工家读书人占据了整整三成,而且他们的财富增长也位居各家第一。技术专利使用费很低,可许多工坊要使用许多工殿的技术,占据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左右,所有工坊都可以接受这个比例,毕竟收益是大于支出的。现在技术使用费提高到五倍,这意味着大多数工坊将会赔钱,做的物品越多,赔得越多。若是不交,工殿可以出手制裁。所以,从现在开始,庆国皇室与官府的工坊要么全部关停,要么不断赔钱,直到赔不起而关停。或者,庆国皇室强逼全庆国人高价买皇室和官府工坊出产的物品,这正是庆国的对手愿意看到的。庆君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上,皱着眉头,服侍他的宫女宦官都已经被他踢走,只有这些年一直伺候他的大太监还在身边。龙椅对面的庆国百官已经吵成一锅粥,有的官员认为应该继续与景国和方运对抗,不能在这种时候认输,有的官员则认为没必要把事情闹僵,应该坐下来好好商谈。众官正吵着,户部尚书突然面色剧变,也不顾什么君臣礼仪,快跑到龙椅前,附在庆君身边低语。普通读书人听不到声音,但翰林或以上的官员则听得清清楚楚。许多人面色剧变。庆君越听脸色越难看,最后一脚把老太监踢出去。那老太监从陛阶上滚落,一头磕在地上,昏死过去。庆君不耐烦地道:“把这个老废物拖出去!”一旁的侍卫一拥而上,拖走昏死的老人。一个官员大胆地问:“陛下,发生了何事?”庆君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农殿下令,将会供应给十国高产作物的新苗种,但苗种产自血芒界,所有技术与培育过程都与血芒界有关,各国需要支付一定的育种费。除却庆国与谷国,各国均可在作物收获后交纳部分粮食代替育种费,而庆国与谷国若想使用高产作物的苗种,则需要缴纳全额育种费。具体的数字农殿没有给出,但可以肯定,我们所要缴纳的育种费,基本等于直接花钱购买粮食。”“农殿欺人太甚!此事关乎百姓民生,众圣难道视而不见?”一名官员道。户部尚书无奈道:“农务之事,农殿全权负责,众圣不便插手。毕竟,农殿不只是那几位阁老的农殿,更是全天下农家读书人的农殿,哪位半圣愿意得罪全农家人?”“我们依旧用之前的种子种植,农殿能把我们怎么样?”“农殿是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但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人一亩地只能种出三百斤粮食,但其余各国一个人一亩地能种植五百斤粮食,这意味着,各国会有更充足的粮食,会有更充足的人手,无论做什么事,都比我们庆国更快更多更好,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庆国就会全面落后各国。加上工殿与水殿的限制,庆国的各个方面会出现大衰退,甚至包括读书人的数量。”“那也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景国的那位命不久……咳咳,我们只要再拖两三年,景国无人,只要找个有景国皇室血脉的傀儡,打着北上勤王的旗号,便可侵占景国数州之地。到了那时,象州与江州的大片土地与工坊,还不都是我们庆国的?”“对!我们不需要跟景国长时间对立,只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吞下景国!”“景国发展再快,区区几年的时间也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庆国底子厚,两三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庆国可以向任何人低头,但绝不能向景国与方运低头!”“只有彻底战胜方运,吞下景国,我们的文胆才会解除蒙尘!”众多官员同仇敌忾,因为此刻金銮殿上过半的官员在岳阳楼文会上文胆蒙尘,至今不甘心。庆君点点头,阴着脸道:“不错,我们绝不能向景国屈服!朕……”太医令突然打断庆君的话,道:“陛下,臣有急事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