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在性格上有些类母,总是在一些细节上犯迷糊,但是具备了高皇帝一样的明锐,说起来,就是很擅长把握机会,袁盎有些时候甚至觉得,自家大王有点大智若愚的意思,他那些作死的举动,仿佛就是故意给庙堂展现自己的人畜无害,皇帝出事后,他直接离开赵国,擅自闯进了庙堂,诸侯王里没有人再敢这么做。
这么做的风险很大,直接是给了庙堂一个把柄来对付自己。
一不小心可能就要被砍脑袋。
可是这主动给庙堂上缴把柄,有些时候也不是坏事啊,况且,就因为他擅闯长安的事情,庙堂里的某位太后对他的观念都出现了变化,国内很多拒绝配合赵国庙堂的吕家人都转变了态度。
陛下惩罚了他的罪行,可又给赵国加大了资助。
在刘如意执意前往庙堂的时候,袁盎都已经做好了被除国的准备,谁能想到,刘如意去了趟庙堂,非但没有被除国,还给赵国带来了庞大的资助,就那个玻璃,目前除了庙堂就是赵国可以生产,唐国都没这福分。
要么他是真的幸运,要么他就是真
的有点东西。
在吃到了商业的福利后,刘如意大手一挥,决定取缔滞留税,所谓的这个滞留税,就是其他地区的商船或者商队在本国的港口或者城池内滞留所要缴纳的税赋,按着滞留的日期来缴纳商品总价值的一部分…刘如意觉得,这种税赋短期内能为国库带来收入,却也严重的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而在国内取缔了此项税收。
这么做有好处吗当然是有的,赵国最先取缔了这税,因此商贾们更倾向于在赵国中转或者交易,这让赵国迅速将唐国挤下了北方贸易中心的地位,商业往来在赵国变得极为频繁。
而坏处也很明显…港口开始堆积大量的商船,道路变得堵塞,治安开始下降,最重要的是,群臣认为赵王偏向商贾的行为会葬送赵国如今的大好局面。
长老爷凭借着一人之力扭转了天下人对工匠的看法,可他也不可能扭转天下人对商贾们的看法…商贾在秦国时受尽了歧视,徭役从来都是第一个去,而在汉朝也是如此,徭役是躲不过的,不只是徭役,若是遇到要迁徙,自愿捐款什么的,通常也是得他们第一个来…虽然长老爷开了商,可重农思想依旧是主流,甚至长老爷都不会去改变这种主流。
因为在粮食生产力不足的年代,不重农的代价就是亡国。
钱财一文不值,粮食才是最重要。
百姓可以没钱,但是不能没粮。
以晁错为首的激进派,都是这么认为的,晁错甚至还有一篇鼎鼎大名的《贵粟论》,就是要庙堂更加的重视农业生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家父汉高祖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家父汉高祖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