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实战阶段,0.63%的误差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靠追踪手段进行弥补。
也就是说......
那台气象多普勒雷达确实可以做到在不激活火控侦测雷达的前提下,完成比较精确的机体轨迹扫描。
这无疑是个极其令人振奋的消息。
不夸张的说。
抛开这次u2能否被击落这件事不谈。
光是气象多普勒雷达的这个效果,就足够兔子们的国防事业——至少在战斗机轨迹精准预测这块,有个很长足的进步了。
想到这里。
李觉不由深吸一口气,继续对孙俊人问道:
“老孙,我对雷达这块不太熟悉,所以有个问题想和你确认一下。”
“咱们目前国内...也就是歼6战斗机上的这款侦测雷达,会不会和u2侦察机上使用的设备存在一定技术差异呢?”
“......怎么说呢,技术差异肯定是存在的,毕竟国内起步晚,技术封锁的壁垒也都切实摆在咱们面前。”
孙俊人坦然的点了点头,不过很快话锋一转:
“但这种技术差异主要存在设备的精度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数点后几位——不过实际影响肯定比小数点要大。”
“至于感应识别这块.....别的仪器不好说,至少侦测雷达不会存在海对面识别得出来、国内雷达却没有反馈的情况。”
“因为侦测雷达捕捉的是s波段以内的无线电波,这种波频的信号只存在‘有没有’,而不存在‘能不能’。”
“海对面的雷达顶多就是比咱们先进到可以反过来锁定火控雷达的具体位置,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倘若徐云此时在场,听到这话肯定也会竖起个大拇哥。
毕竟孙俊人说的情况不但在眼下属实,在后世也同样适用。
没办法。
火控雷达的功率实在是太高了,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又没法修饰。
别说后世的兔子了,连阿三...不,甚至连埃塞尔比亚都能检测到海对面的火控信号。
所以后世只能在制导方面进行博弈,在很多时候火控雷达甚至直接成为了一个最终警告手段来明牌使用。
在2023年。
反倒是相控阵雷达和预警机雷达的技术差距很大,信息化战场的主要争夺区域也在这两个方向。
视线再回归现实。
听到孙俊人的这番解释。
李觉方才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了然道:
“原来如此......“
接着他又转过头,看向了一旁的化工实验室主任刘有成:
“老刘,你们实验的驴那啥脑浆分泌液怎么样了?”
“是驴的顶浆分泌液。”
刘有成先是纠正了李觉的表述错误,接着同样也拿出了一份手写的报告,解释道: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驴的顶浆分泌液在和苯并奎啉静置半个小时后,确实会形成一种胶状物质。”
“这种胶状有些类似吹糖人用的糖浆,不过粘合程度要比糖浆更高,甚至比胶水还要强点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走进不科学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