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扬州府的常备军,是南唐禁军龙捷军三千人,其中正兵两千五百人,其余军官、军官亲随、伙夫等约为五百人。
这个编制,在南唐来说,是挺不正常的。
因为在南唐,禁军编制通常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每厢应为两万五千人,厢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有正副之分,厢之上设有番号军,每番号军设有左右两厢。
如果按照正常的编制,南唐一个番号禁军,应该是有五万人的,但实际上别说是南唐,就是中原朝廷也不可能保持这样的常备军编制。
所以此时禁军编制,大多没有厢,而是两军比如左军右军之上,就是番号军了。
一个营五百人,五营为军就是两千五百人,一个番号军下辖两个军,也就是五千人的规模。
厢这个编制固定满员,那是在宋朝国家富裕,人口多起来以后的事。
那么此时,厢这个编制大多用来干什么呢?
一是给武官加衔,什么厢都指挥使,或者都指挥使,听着就威风。
二是在战时,会将民夫、州县兵或者团结乡兵等辅兵塞进来,迅速将一个平日里五千人的军,膨胀为几万人的大军。
这与张昭这边是一样的,张昭的禁军,比如羽林卫就是一卫三千人,左右两卫共六千人。
张昭其实也在考虑,要不要在编制中弄一个类似架子师的厢出来。
因为此时正处于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巅峰,一个勇悍的甲士,非常需要其他辅助人员。
而南唐驻守东都的龙捷军奇特之处在于,它只有三千人,也没分左右军,实际上就只有一个军的规模。
这个怎么看都怎么有点奇怪的编制,正是南唐的独特政治体制导致的。
李璟的儿子李弘冀不是顺位继承人,所以李璟不得不让他担任可以培植私人势力的东都留守和东都尹这两职务。
只是这样一来,就在驻守东都府扬州的军队上,就要不同以往了。
要是像在江宁一样,设置禁军六部加上一些其他禁军,在江宁周围摆四五万人的模式,那就不合适东都府扬州了。
哪怕就是减半也不行,因为这容易导致东都留守的实力太过膨胀。
所以李璟的解决方案就是,只给一个禁军名号,还不是满编满员。
除此之外,龙捷军说是禁军,但是从武器到饷银,都按照比禁军低很多,但比州县兵好一点的模式来。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驻守东都府扬州的龙捷军,是个乙等师。
用这样的乙等师,镇守扬州这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