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娘子笑颜挽手妹子,说“你若能得抬举,进大官人府上当个丫鬟,不出三年也能得好心眼!”
“以后我还要高攀妹妹哩。”
虎儿听着高兴,兴兴说这事。
……
十几里外东乡,柴烟四起,乡里烟火气浓郁。
男子大多都上山拾柴,女子、老人、家小多在忙活。
要说往年冬日,乡里也无活计可忙。
乡人生计,全靠上山捡柴。
但今年乡里添了营生,各家捡来的柴枝不挑城里卖了,只供自家或乡邻使。
其原因就在‘汤圆’,亦多亏于太公指点。
当初制作汤圆方子一张榜,太公就瞧出里面营生,劝说东乡人做汤圆售卖,告知他们‘此乃一门长久生活计,做得好衣食无忧!’
开始只有几家尝试,怕手艺不行,不敢去城里卖,只在乡集上售。哪知生意极好。
乡里人一看就都做起汤圆,各家各户围绕汤圆讨活。
于太公又指点他们,别都在一处卖,各家分散开。
手艺好的包汤圆,手艺差的磨面粉,把乡亲一个个分散开,都不抢彼此营生,还能抱成一团经营。
小半月下来,乡人挣到银子,生活比往年都好。
今日刘奉义来到,乡人们喜气洋洋,多家煮汤圆想请君品尝。
此时,他和万山、太公、匡娘在周慕白家做客。
小院外乡人并肩接踵,周生父母在灶房煮汤圆。
他家也打算干此营生。
前两日商定婚事,于太公拿出二十两银做陪嫁,让亲家去杭州寻铺开买卖、卖汤圆,叫女儿以后过去帮衬。
周家三口各都应承,听从太公指点。
周母端来汤圆,刘彦、万山起身相接,先后品尝一个后夸赞,屋内气氛其乐融融。
刘彦说“慕白与匡娘成亲时,我当来道贺吃喜酒。”
“乡人以汤圆为营生,我亦乐见。今日不能白吃东乡美味,请慕白取来文房四宝一用。”
周生一听便知奉义要留墨宝,转身回房去拿。
待白纸铺桌,毛笔沾墨,刘世才运笔写下【东乡汤圆】四字。
四字未降真学,不是他吝惜文光,而是上次李家贺帖失窃,给他提了个醒。
不能乱赠文光,以免给受赠之家带来祸事。
但这四字,他却写得用心,字法透出字意。
东乡生员看后称赞,于太公点头拂须。
匡娘笑道“奉义吃东乡汤圆,又送【东乡汤圆】,当传为典故佳话。”
“这墨宝非赠我家,乃赠全乡百姓,不如做成匾额,挂在乡里祠堂。”
“有汤圆祖师亲赐墨宝,不怕营生不好!”
“娘子言之有理!”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聊斋狐婿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聊斋狐婿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