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终宋 > 第123章 大朝会

第123章 大朝会(1 / 1)

临安城的布局是“南宫北市”,宫城缩在南面的凤凰山麓。这个位置作为寺庙极合适,作为宫城却有些不伦不类。也许是宋高宗觉得,如此被西湖、凤凰山、钱塘江包围起来,观感上更为安全。虽然以整个临安地区的地势而论,这里几乎无险可守,只适合敌方展开兵力,若遭进攻,很难守住。但总之,宫城就是建在山脚下了。局促是肯定的,大庆殿便须“因事揭名”。正朔庆典,用“大庆殿”的牌匾;进士唱名,用“集英殿”牌匾;祀神祭天,用“明堂殿”牌匾;庆贺寿诞,用“紫宸殿”牌匾;重大朝会,用“文德殿”牌匾。总之是一殿多用,十分简朴。这日三更时分,许多人起身向宫城而去。谢方叔知道“文德殿”的牌匾已经换上了。这些年官家渐渐怠于政务,大朝会一月不过三五次,常朝多设在垂拱殿,今日要在文德殿开大朝会,必是要让愈演愈烈的朝争有个结果。官家忌惮出现史弥远那样的权相,希望宰执们互相牵制,这不假;但自从“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字一出,朝争被摆在明面上,每日里都是群臣相互攻讦,又有阎贵妃、内侍们日日哭诉,官家已经烦透了。该造势的也造好了,谢方叔料到官家的耐心已经耗尽。“阿郎,该上朝了。”“走吧。”谢方叔起身,整理好衣冠。才走到前院,却见徐鹤行快步赶来。“左相。”“边走边说吧。”谢方叔道。他又看了徐鹤行一眼,叹惜道:“两夜没睡了?”“劳左相记挂,鹤行还熬得住。是查到了几件要事,特赶来禀报。”徐鹤行语速很快,又道:“李瑕恐在丁大全手上。”谢方叔脚步依然沉稳,道:“无妨。”“可是……”“事已至此,再做什么都晚了。”谢方叔缓缓道:“老夫既然通缉李瑕,便是有确凿证据断定他潜通蒙古。”徐鹤行拱手道:“明白了,我一定保护好证据。请左相放手施为,扳倒奸党,不必有后顾之忧。”“明白就好。”谢方叔已走到轿子前,伸手又在徐鹤行肩上一拍,道:“你与希磬自幼跟在老夫身边,如今他走了,你再悲戚,也可不乱了心志。切记,行事需以社稷大局为重。”“是。”谢方叔上了轿子,向宫城而去。几名太学生也在走向宫城。刘芾转头看了看身侧的黄镛,忽道:“器之,你还年轻,真想好了?”黄镛莞尔一笑,道:“声伯兄是怕我年轻识浅坏了大事?还是怕扳倒权党我更受赏识?”“我是怕万一事败……”“岂有万一?”黄镛道:“奸党倒行逆施、天怒人怨,诸公证据确凿,岂能败了?”刘芾道:“可奸党圣眷在身。”“我信官家能明辩是非。”黄镛道:“近年来,诸生抨击时政,每将官家比作唐明皇,然而,官家即位以来,立志中兴,定灭金之策,俘完颜守绪、张天纲归献庙社,一雪靖康之耻。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如此贤明官家,岂能被奸党蒙蔽?”陈宜中点点头,道:“官家确有爱民之心,淳祐十一年,各地大雨,官家问‘积雨于二麦无害乎’,郑相公奏答‘待天晴则可’,唯左相知农桑之事,奏曰‘二麦无害,蚕事畏寒’,左相遂得信重,可见官家心系百姓。”黄镛笑道:“与权兄竟能知御前对奏之事,看来已得左相青眼?”陈宜中拱了拱手,不答。黄镛又道:“你们不让诸生来,我认为过于谨慎了。官家即有爱民之心,又起复了洪御史,命他重新审理奸党侵占苏州民田一案。可见,圣眷未必就在奸党。”刘芾叹息道:“但‘国势将亡’四字,已将左相等人置于与官家对立……”“不。”黄镛掷地有声道:“圣眷在民,在忠直之臣,今日伏阙上书,我等必定功成!”“不错,证据确凿、圣眷在民,岂有事败之理?!”太学生们纷纷附和,慷慨激昂。他们又往前走了一段,只见夜色中的杭城大街已堵得水泄不通……临安城挤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人口又多,每到大朝会前,各个官员的轿子、随从挤上杭城大街,常出现拥堵。“让一让,让一让,这是右相的轿子。”“惊扰右相了,可前面确实是堵死了……”程元凤才从钦善坊行到中瓦子,掀开轿帘一看,心知今日莫说是到待漏院歇一歇,堵在这里,能不迟了已是万幸。这临安行在,本就不适宜为都城。每到这种时候,偏安一隅的无奈与悲凉不免泛上心头。“走过去吧。”程元凤下了轿,又低声自语了一句:“行在,行在……何日才能收复河山、重归东京?”话虽如此说,从他出生起大宋的行都就已在临安,他一辈子也未曾见过那所谓的“东京汴梁”。莫说是他了,连父、祖辈都不曾见过。也就只能感慨一句罢了,都活到这把岁数了,收复河山?岂还有一丝可能?“让让,右相先过去。”“见过右相……”在护卫与亲随的呼喝声中,程元凤走过长街,忽见大宗正寺丞赵崇瑶从侧边迎了过来。“右相。”赵崇瑶唤道。程元凤回了一礼,笑道:“今日出门够早,却又堵了。赵公也是?”赵崇瑶走近了,两人并肩而行,官帽上的长翅似碰未碰,距离刚刚好,且晃都不晃一下。“事定矣。”赵崇瑶低声道。程元凤闻言,显出恰到好处的喜色,讶道:“真的?”他自然知道,大朝会绝非百官议政,只宣布重大事情的结果,比如罢黜、重惩某些人。事实上,朝臣早已弹劾了奸党数日,该查清、该上奏的,皆已呈至官家面前。官家显然已有决意,只是未听到宣旨,心中难免忐忑。“是。我特意在地相候,就是为给右相报喜。”赵崇瑶道:“奸党侵占苏州民田一案,监察御史洪天锡去岁就已上奏,官家当时受奸党蒙蔽,洪天锡愤然请辞。此后我与左相联络百官,向官家申明大义。能起复洪天锡,即表示官家已回心转意。果然,昨夜董宋臣又在官家面前哭诉,被叱责了一通。今日大朝会上要宣的旨意我等已知晓,乃是任命洪天锡为大理寺少卿、严办此案,且叱责董宋臣、丁大全等人。”“好。”程元凤道:“太好了。”赵崇瑶又道:“我等只怕奸党将此案推给其爪牙,大事化小。只请右相务必与左相通力合作,趁胜追击,一举扫除奸党,杜绝死灰复燃。”“赵公放心,我绝不退却。”“如此便好。”赵崇瑶又道:“此案板上钉钉,只须忠臣义士奋力呐喊。”“官家能不受奸党蒙蔽,此大宋之幸……”两人不便多谈,赵崇瑶很快又带着随从离开。程元凤眯了眯眼,对局势的了解愈发清晰。简单而言,忠臣们已把是非黑白摆明了,又联合起来逼着官家重惩奸党。官家也许不太高兴……是肯定不太高兴,但在如此对错分明的情况下,只能舍弃奸党,选择忠臣。宫门题字触怒了官家不假。但在大势面前,就算是官家也只能做出对的选择,而且旨意已拟好了。唯一可虑的,就是谢方叔别有什么更大的把柄。很快,又有一人迎了过来,通禀之后,向程元凤行礼道:“右相,左相有句话要传。”“上前来说吧。”“是……左相说,聂仲由通敌一案恐怕要闹到御前了。”程元凤一愣,冷冷道:“渎山公是何意?”“此为无奈之举,因李瑕已到了丁大全手上。但请右相放心,聂仲由、李瑕是在北面降敌,绝非右相派去潜通蒙古。”程元凤眼中迸出怒意,他如何听不出谢方叔的威胁之意。他少有如此失态之时。而来人又缓缓又补了一句,道:“此事与右相绝无瓜葛,左相可以性命担保。”“是吗?”“是,左相已布置妥当,今日必将一切顺利,请右相尽管安心……”见过这人之后,程元凤对局势的了解又添了些细节。出了点意外,李瑕投靠丁大全了,但谢方叔有信心应付这个意外,派人来打了个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宋国崛起 黑山鹰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