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中有两个并排放在一起的轱辘。
把它们对齐,然后用一根传动带把它们给连接在一起。
传动带缠的也不是很紧。
拉力还不错,但是想再提高难度就比较大了。
用一个直径四米的轱辘带动一个直径四厘米的轱辘转动,用传动带连接,会发生什么?
他觉得如果两个轱辘的尺寸不够标准,它们的位置摆的不够正,那么传动带会越来越松,也越来越没力气。
他在想,牛皮不是那种能够精确加工的工业品,他也没有别的材料来制作传动带,还是改用齿轮组比较好。
而使用齿轮组之后就面临着精确度的问题。
对于他的水力机床而言,这些齿轮组都传导着巨大的力量。
不管是加工木材还是加工金属,都需要机床比较有力。
所以齿轮组如果咬合的不够精密,出现锯齿互相冲突的情况,那么传动装置肯定会崩坏,甚至可能把设备给推翻,伤到工作人员。
齿轮对马林来说算是另一种几何体,多加练习的话也可以徒手加工的比较标准。
先用车间里现有的机床进行加工,再靠眼力进行调整。
他觉得应该单独从鸭子河引来一道水流,用于驱动这些机床,水流比较平稳,动力装置也比较平稳,容易控制,这样子对齿轮组的要求就会降低。
否则制作起来太难了。
事实上有了水磨与水力鼓风机之后,铁炉村的原始人便已经非常满意了。
只有‘小树’等木工急着使用水力机床,不停的催促马林快点加工那些零件。
马林在调试自己的机床,希望能够提高它们的精度。
每当他的手变得更为灵巧,他就会首先升级自己的机床。
机床的很多零部件在安装前需要他徒手进行打磨、调整。
如果他的手工不够好,那么机床便始终不够精密。
他现在要加工齿轮。
首先他要能打磨出非常标准的圆柱。
其次他要能够在这个圆柱内部开出比较标准的转轴。
打磨和开洞都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要推着刀具直线前进。
让他为难的就是这个环节。
想推着刀具直线前进,就应该有三道滑杆支撑着刀具所在的架子,也对架子进行约束。
三道滑杆都必须非常直、圆,架子上的洞眼也必须非常标准。
否则,要么推动的时候路线不直,要么推不动。
这就是考验老师傅的能力的时刻。
就像是一个画师能够把几何体给画的非常标准,他这位加工金属的老师傅也需要这方面的手工能力。
而这种能力很是不好获得。
那个三道滑杆以及三个洞眼,他可以先用仪器给加工出个大概,然后再用手进行调整和修正。
足够锐利的眼睛和足够灵巧的手。
这是靠手艺支撑起的精密制造业。
他其实心里有点怀疑,真的需要把齿轮给加工的那么精准嘛?
马虎一点不行么?
但是如果他不想使用传动带,而想使用齿轮组驱动机床,那没法子,还是制作的更精密一点吧。
机床要飞快的转动。
比如说,每秒十转以上。
水轮正常情况下每秒四分之一个转,这是建立在鸭子河一直水流较急的情况下的。
相差四十倍。
用一个直径两米的大齿轮带动一个直径五厘米的小齿轮,就能够实现这种转速转变。
或者用直径二点四米的大齿轮带动一个直径六厘米的小齿轮。
不管哪种,在手工制作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难度。
他觉得直接用直径两米的大齿轮带动直径五厘米的小齿轮,非常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