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板虽然软,但是在下方有弧形支撑物的情况下并不会那么容易变形,尤其是这种瓦尺寸不大,重力作用不明显。
采用同一套模具后,不同瓦片的形状便会非常接近,即使晾晒的时候发生了少量的变形,也不会影响铺瓦。
另外粗木桩也可以用来晾晒瓦片的泥坯,只是粗木桩比较难以获得,而且想清理干净也需要花费时间。
因而土垄子还是需要垒出来的,只是形状不需要那么标准,高度要求也很低,铺一层红泥和的稀泥,稍微加工一下外形就行了。
这样子这道工序就变得简单了很多,即便如此还是要花费很多力气。
三十多道垄子怎么造?
红泥的稀泥倒在空地上,形成垄子状,稍微加工一下外形,不需要有多厚,也不需要有多直,弧形的瓦片搭上面,两侧都不沾地就行了。
虽然也需要用不少红泥,但是比马林预计的要少很多,加工起来速度也比较快。一个人半个钟头就能够造出一条来。
六个人花上不到三个钟头就能够造好三十多道晾晒瓦片泥坯的垄子。
马林觉得这种做法依然很笨拙,但是脑子比较迟钝,没法再改进了。
他们八个人,一个上午就把四个窑加上十几道垄子给造好了。
下午继续造土垄子,没多久就造好了三十多道,接着铺上少量的柴火,用来烤干它们。
今天的事情到此为止,‘黑虎’等人可以去忙别的,马林与‘独眼’则是照看着这些火堆,以便把新造的窑以及垄子都给烧硬。同时也制作一些瓦片泥坯,进行晾晒。
一般来说,晾晒四个钟头就可以拿入窑中烧了。
一下午又烧好了一百多块瓦。与先前的加在一起,够一个二十平米的房子的屋顶使用的。
他们想早点了解瓦片的效果,所以晚饭后,对着火堆,给羊圈铺瓦片。
直接铺在茅草上,底部稍微用一些红泥进行粘结。
从下向上,一层一层的铺,上方的压住下方的,横向的则是正反交错,一块反的压两块正的。
这种圆弧形的瓦还是比较容易铺的。
四个人一起铺瓦,一堆人围着看。羊圈的屋顶比较矮,人脚下垫一点东西就能够把瓦铺到屋顶所有位置,不需要爬上去,围观的人也看得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做,所以花费的时间有点久,边缘、顶部等位置,他们都花了点时间来研究怎么铺,怎么进行固定,务必不要让瓦片掉下来砸着人。
接近两个钟头终于全部铺好,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样子肯定不会漏雨。
各人都很满意。
马林回去后洗了脚就睡觉了。
接下来一天一直在制作泥坯,烧砖。七八个人一起忙活。首先得把红泥给挖出来,用篓子背到窑这里,这份活本身非常吃力。
然后是给红泥浇上清水,和成稀泥,土块都给搅碎,接着是像和面一样加工泥浆,使之变成有粘性的固态,再接着把这种泥填入木头模具中,刮平整,去掉模具后就形成了平整的薄泥板。
再接着把泥板压到模具上,形成弧形,然后搭到一边的垄子上进行初步的晾晒,因为垄子也有不规则的弧度,所以晾晒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变形。
最麻烦的是挖红泥背回来,以及加工成有粘性的软泥这两步最为耗费时间。
但是人多,一天确实烧得出来两千块瓦。
这些瓦会在第二天就被铺到各家各户的屋顶上,按顺序来,每家都不会被遗漏。
这需要占据大量的人手。
若不是附近猎物非常充足,他们还真的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