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纤维其实有点脏,纺线的过程中,地上掉落了不少毛樱。
他只管多动手。
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是想的太多,动手太少。
多动手才能逐渐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把房间里的麻都给纺成了线,然后就去休息。
纺线这个词,说起来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极为简单。
一个容易旋转的重物,中间插根棍子,根子末端绑根绳,用手拧一下这个陀螺,它就会大力旋转,然后把上方的绳索拧的更紧,绳索的尾部连接着松散的一束纤维,这么一拧,纤维束也被拧紧了,然后就成为绳索了。
第二天爬起来,他取了一块非常沉的大石头放到自己的黏土窑中烧熔。
他不知道它是什么石头,但是知道,他的黏土窑能够把草木灰泥浆给烧成釉质,温度足以烧熔这种石头。
他只要看准时机差不多了,它已经被烧熔化了的时候,拿着棒槌使劲的捣它,争取捣出个半球形的坑来。
他也在另一个黏土窑里烧一块长条状石头,目的是想把它给加工成石杵。
窑下面添柴火,里面添木炭。
石杵和石臼的外形要求都不是那么高,所以可以这么加工。
之所以要先进行烧熔,是因为他没有金属凿子来加工石头的外形。
都弄好后,他下去吃早饭。
现在大家的早饭又恢复了正常,野菜炖肉。
马林不认识自己正在吃的是什么野菜。
其实他早上并不想吃这么多肉。
但是他没有选择。
目前大家仅能吃上的一种面乃是苦薯面,昨天试着做了面条,包了饺子、包了肉丸子,味道不错。天天吃炖肉的人希望能够多吃到这些新鲜花样。
他听到有人表示自己想再吃饺子和面条。
大婶说道:“想吃就自己去磨面粉啊。最好从头开始,自己动手把苦薯切成干,晾晒,然后再自己动手磨。”
吃完洗碗。他看到两个原始女人正在非常笨拙的尝试用陀螺纺麻线。
这些麻杆是前天马林背回来的,已经晒了接近两天,非常干燥了。
马林心里冒出很多关于纺织的想法,可行性都不大高。
他不知道华夏国的织布机是什么朝代发明的,他非常佩服这位发明家。
现在他在考虑石磨的制作方法,于是对发明了石磨的人也非常佩服。
他凭借着自己的脑子就完全想不出石磨这种东西来。
发明石磨的人大约是花费了很长时间徒手磨面粉,经历过无数辛苦,忍受过无数劳累,然后就灵光一动,把它给发明了出来。
大石头下面带有花纹,磨面的时候就会省力。转动式的磨面比来回推更加的方便省力。
这些估计都是经验。
可是把花纹给雕刻成辐射状的,一转动石磨,面粉会从外面掉下来,这主意真了不起,是马林怎么都想不到的。
他只能解释为,实践出真知。
就算是现在给他齐备的工具,让他做出一个好使的石磨来,他都未必做得到。
现实情况是,他压根就没有那些工具,于是更加的做不出。
并不是说离开了石磨他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先用杵臼来凑合磨面吧。
苦薯干不如小麦那么坚硬,用杵臼磨粉勉强可以凑合。
他去半山腰黏土窑观看两块正在煅烧的石头。
从上方盖子的缝隙能够看进去。
它们都已经被烧的发红了,但是并未真正融化,难以被加工。
它们都挺沉的。
再过一会马林会用陶制的大铲子把它们给铲出来。
他坐在空地中,认真的加工着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它是一种天然的粗糙砂石,适合打磨使用。
现在他想把它给加工成轮子形状,以便拿来加工别的石头、木头、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