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苏吉利看到这一幕,估计会把肠子都悔青了。
命运交错,任她想破头都不会猜到,因为江素和‘唐一世’的意外相见,让这两个人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当日苏吉利带走‘唐一世’,将他关在木屋内后,就走了。
而‘唐一世’也在确认了苏吉利仙佛的身份后老老实实在屋内勤修己身了一个月。
只是,第二个月,他并没有如苏吉利预料般离开,反而就此待了下来。
那几本经书,也成了他每日禅坐的最佳慰藉。
苏吉利说的与佛有缘这四个字,确然不错。
‘唐一世’在木屋内待了足足四年,直到将那几卷经书背透背熟后,才终于卷了包袱打算离开。
他一路向西,走走停停,感悟颇深,终于徒步到了流沙河附近。
流沙河河底很深,黄沙由河水冲刷伏岸,绵延出一片荒沙地。
看着前方汹涌不绝的河流,‘唐一世’觉得游过去这个想法太危险,于是沿着流沙河逆流而上,试图找到代步的方法。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唐一世’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正当他打算离开岸边去附近寻个暂住处的时候,河水却突然开始浑浊涌动,自河底浮上来个什么东西。
还未等他看清,就觉身子一轻,连人带包袱都被突然出现的一只手扯了开去,险死得生。
流沙河内浮出来的自然就是沙左纪,救走‘唐一世’的,则是在初见后寻了他数年的江素。
时也命也,原本该上演的惊魂场景,却因往事因果,一步错,步步错。
当年‘唐一世’还是金蝉子的时候,为了寻找剔骨刀,曾在凡间蹉跎了数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偶然救下了原本该香消玉殒的江素。
时光荏苒,江素还是江素,‘唐一世’却不再是金蝉子。
江素记起了金蝉子的救民之恩,是为报恩而来。
可在‘唐一世’的眼中,她却和苏吉利是一伙儿的。
当年苏吉利虽然留下经书说他与佛有缘,可到底行恶在先为善在后,是善是恶至今未果,江素自然也被一并算在内。
因而‘唐一世’在看清救命恩人后,并未对江素有什么好脸色。
可江素却一厢情愿的当他这态度是转世之过,毕竟投胎后便什么都不记得了。
‘唐一世’行万里路的打算,因为突然出现的江素被暂停,就此被迫跟着江素回到了木屋,又被她自浮屠山顺出来的佛经安抚,一拖就拖了五年时间。
***
今日苏吉利去送鸾月的魂魄往生,江素便又来了山上看望‘唐一世’。
自十二年前长安城遇到广目一事后,江素就觉得这附近的山头不太平,因而一旦离开,就会在木屋的篱笆外设下结界。
这边砍柴的‘唐一世’发现屋外的结界有异,就知道江素又来送书了。
可不巧,今日江素来的着急又碰到苏吉利在,没什么机会顺佛经,所以她是光手来的。
‘唐一世’原本也打算拒绝这次的佛经诱惑,见她手中无物,心中倒是轻松了些。
如此告辞的话就更容易出口了。
他放下砍刀,将卷起的袖子一节节抚平,朝江素做了个揖。
“江姑娘,你来了。”
江素喜极了他这幅荣辱不惊的书生气质,闻言也回了个半身礼,只不过做的有些不伦不类。
‘唐一世’自不会挑这种短处拿捏,只是照旧在一旁的空桌上给江素倒了一碗水,就回到屋内看佛经。
一如五年来的每日。
这五年来,江素以照看他的安危为由,几乎每日都来拜访,然后就耗在这桌旁,若非日夜有度,桌沿怕也得被她扶个坑出来。
在江素看来,这是佳人陪伴,在‘唐一世’看来,这是看守监视。
每次当他想要开口提离开时,江素总是会拿一本新佛经出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今日不见新的佛经,想来是天意使然。
‘唐一世’扫了一眼身边打包好的包袱,将手中的佛经放到一侧。
包袱只卷了些衣物用品,江素带来的佛经,他最想带,却一卷都不打算带走。
在心内组织了片刻语言,‘唐一世’终于起身,背起包袱,打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