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敌袭说成是需被拯救者,包括苏默自个儿在内,所有人都无语了。<这尼玛得是多崇信哥才能达到的程度?
站在马背上远远眺望两眼,好吧,至少有一点还是蛮靠谱的,就是最后那四个字:好多好多
“准备迎敌!”来不及跟这家伙啰嗦,狠狠瞪了他一眼,苏默催马向前,大声吩咐道。
奥利塞斯和巴鲁齐齐轰应,蒙古骑兵在巴鲁和扎则图的带领下一分为二,分作两翼;
奥利塞斯则率领众瑟雷斯战士甩鞍下马,大步向前奔去,在正中列开阵势。随即,低喝一声,徐徐向前移动。
这便是冷兵器时代,东西方对阵之时最大的不同之处。东方大多以静制动,以枪林盾阵为据,间以弓弩杀敌;
而西方则往往双方都尽量快速接近,然后就是尽量快的展开近身肉搏。
两种应对方式说不上谁更正确,无非是代表着两种军事战争习惯使然。严格来讲,其实西方这种战争模式,在真正面对东方骑兵时,应该是很吃亏的。
尤其是蒙古骑兵,完全就是轻骑兵,呼啸来去,根本不容西方步兵抵近,便会让对手遭受重大伤亡。而一但对方有靠近的趋势,当即便会再次拉开距离,这是轻骑兵的优势,蒙古人早已将其研究到骨子里了。
而上次巴鲁等人之所以吃了大亏,实则是吃亏在大意上了。看着瑟雷斯战士身上没有什么像样的铠甲,又人数比自己少了近一半,便想当然的欲要实行穿凿战术。
谁成想,这些瑟雷斯战士其实是牺牲了防御力而获得足够的速度,依仗的却是天生的西方人比东方人强悍的体能。再加上出其不意,这才导致最终的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双方一直以来不对付的根本原因。蒙古人认为瑟雷斯人是靠侥幸取胜,真要开始就认真对待的话,对方跟只会横冲直撞的野猪、傻孢子什么的没什么两样。
而直到此刻,当就近看到了瑟雷斯战士迎敌的状态后,这才猛的倒吸口气,面色俱皆凝重起来。
瑟雷斯战士迎敌的战阵极为严谨,甚至在每一步间的间距都近乎完全一致。而且脚下所踏的步伐也是大有蹊跷,根本就不是什么也不顾的野蛮冲撞。
尤其是这种徐徐而进的压迫,说快不快,说慢不慢,给人一种飘忽不定之感。蒙古骑兵若是不小心,一旦加快速度靠近开弓,结果定然会再演当初的一幕:那就是被瑟雷斯战士突然的爆发速度靠近,然后不等弓箭完全拉开,就会先遭到对方投枪的攻击;
而要是压制速度,一旦被瑟雷斯人靠的足够近了,又将会失去了骑兵的速度优势。届时只要瑟雷斯人猛然发起冲锋,结局还是一样,甚至在失去了马匹跑起来的冲击力后,所遭遇的打击将更加沉重。
若想要袭破对方这种攻伐之势,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对对方保持足够的重视。然后将双方的间距控制在弓箭的射程最大范围内,并时刻维持这种最大射程进行打击。若能如此,则瑟雷斯战士这阵战阵就无能为了,胜负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是谁也没前后眼,除了那些个战场上最老道、敏锐的统帅名将外,第一回遇上这种西方攻伐模式的人,大抵都是要狠狠的吃个大亏不可。
而现在,又有了蒙古骑兵护持两翼,顿时便等若补上了这块短板。这可是真真正正的东西结合,步骑协同了。巴鲁和扎则图甚至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同族开始默哀了。
前方烟尘大起,对方应当至少在千骑左右的数量。按照蒙古骑兵的通常都是一人双骑的惯例,也就是说,这一队来袭的人数应当在五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