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空间 > 唐朝好地主 > 第1336章 逍遥游

第1336章 逍遥游(1 / 1)

求月票啊!分类月票榜最后一名了啊!长江,到处都是白帆点点。这条大江,成了大唐最繁忙的高速通道,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船行在大江之,却是不愁吃。不需要停泊岸边,一边行船一边有美味。长江的水是那么的清澈,清澈的让张超感叹,后世的长江水,尤其是下游可没有这么好。除非去那游三峡里的支流小溪里,才能看到那清澈见底的江水。行船时撒几,轻易的能鱼来。一张手抛,用力的撒出,然后收起来,有鱼儿了。也可以在夜晚挂个在后面,一样能起很多鱼。如果有兴致了,也可以坐在船钓鱼。长江里的鱼虾是丰富多样的,各式各样的鱼。这个季节里,甚至有河豚。一连几天都是雨,长江的水也涨了不少。船家们俗语说的好,涨水鱼,落水虾。涨水的时候,鱼最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长江,自然吃长江。如今大唐航运发达,长江跑的船也多。许多如今跑船的船工,以前都是长江捕鱼的渔民。不分昼夜,风里来雨里去,放收,打渔卖鱼。打渔看似简单,其实过去渔民的日子都很艰难,这些人多是没有地的百姓,只能靠捕鱼为生。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船都没有,是给船东打渔。张超坐的这条船有几个过去是渔民的小伙,还有一个老渔夫。老渔夫叫杨黑鱼,打了几十年渔,已经五十多岁年纪了。过去是帮东家捕鱼,后来东家买了更大的船跑货,他也到了货船。这些年来,一直在江讨生活。“打渔很辛苦哩。”闲聊,杨黑鱼把他的一双手给张超看,长满双茧,四处脱皮满是皲裂,粗糙不堪。这是因为长期在水里作业,才会长成这样。长年呆在江船,老鱼头对船已经习惯了。再大的风浪,无论船只怎么颠簸,可他都稳稳当当的。老鱼头不但会打鱼会行船,而且还很会做鱼。老鱼头很得意的讲起以往打鱼的经历。“这几年大家日子好过,尤其是这江到处是商船,两岸一个又一个的大集镇城市,鱼也好卖哩。尤其是我们这些长江捕起的鱼,更好卖。在江边的一些集市,一些人鱼塘里养的鱼才七八钱一斤,我们长江里打来的鱼,十五一斤,还被人抢着要。”李世民本来在舱里看书,听到张超跟个老渔夫聊天,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人家卖七八一斤,你卖十五,这还有人要?”老鱼头在这船也呆习惯了,没有了一开始的那么拘束。他答道,“这鱼长的地方不一样,价格自然不一样。通常鱼塘里养的鱼,长的快,这鱼会有股子土腥味。而我们打的鱼,都是这长江里的野生鱼。这鱼在这大江里自由自在的生长,水清自然鱼也甜。”他说爱吃鱼的人一般一下子能吃出差别来,所以他们的鱼是从来不愁卖的。每天一大早,先在码头卖一点,然后剩下的给那些预定的老主顾送去。李世民问,“你们一般打什么鱼呢?”“什么鱼都有,这长江里啊,鱼多。有鳊鱼、草鱼、鲤鱼、链鱼、家鱼、红眼佬、鲳鱼等。”“红眼佬是什么鱼?”“是长的跟草鱼有点像,但眼睛是红的。”说着,他还去一边桶里捞了一条来,张超认出来,这原来是一条红眼鳟鱼,这种鱼草鱼身体要瘦些,而且味道更鲜嫩,是较受欢迎的。杨黑鱼一般的草鱼等卖十五一斤,而这种红眼佬要卖到二十一斤。他还告诉张超,还有一种鳡鱼卖五十一斤,若是能打到肥索子鱼,价格更高,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一一斤。“这个季节,河豚更受欢迎哩。若是能捕到新鲜的活河豚,江边的各码头都有人高价收,据说还有汉京的商人来收,专门供给汉京的宫廷和贵族府,价格更高。”杨黑鱼打了半辈子的鱼,各种各样的鱼捕过无数。但一直都是替别人打鱼,他拿的是工钱。以前的时候,替别人打鱼基本是混口饭吃,一年到头也领不到多少粮食,养一家人都难。妻子还得替人洗衣服、织。儿女们年纪很小,也开始捕鱼织。说到这几年的变化,老杨倒是很高兴。说如今日子好过了,虽然鱼的价格还跌了,但鱼好卖。而且东家给他的钱粮也多了,他说自己的几个儿子如今都在江跑船,靠着银行的贷款,自己买了船,有打鱼的,也有跑货的。日子过的还不错的,儿女们说他年纪大,让他岸享清福。他也曾听过,可岸呆了没半年,呆不住。感觉在岸的日子总不自在。现在他在这船,其实已经不是打渔了,这是条官船,他在这条船相当于一个顾问了。凭着几十年长江的丰富经验,给船员们指点指点。一月也难拿到五贯钱,另外船还包了吃住。他打好一辈子渔,船也呆了大半辈子,喜欢呆在船。李世民问他,“你们家没分地吗?”老杨笑笑。“分了哩,怎么没分呢。我家里几个大儿子分开另过,分家立户了。我则跟我小儿子过,一家分成了四家。早年官府鼓动我们去边疆,说那边田多地多,我没同意去。后来还有不少贵族老爷家也来人劝说我们,说愿意去他们领地落户,不但分田给地,还包路费给安家费呢。我这老头习惯了这里,不愿意去。”“后来朝廷给我们留下来的人也分了地,那次我们父子四家,每丁分了一百亩,我们父子四家有成丁七口,分了七百亩地,不过有好些是山地,只能种树。”“那除了山地也还不少啊。”李世民道。“是不少哩。”老杨父子是四户,有七口成丁,分了七百亩地,许多地是那些移民去边疆的百姓的地,朝廷回收后再分给了留下来的那些地少的百姓。说起来老杨还是很感激,朝廷分给他们的这些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确实不少,而且是免费分的,没收钱。那次之后,朝廷不再分地了,百姓要置地只能从别人手买。老杨父子那七百亩地,在后来陆续卖掉了,现在家里还剩下了一百来亩地,都是较好的水田,这些地留给家里的女人孩子们管着,农忙的时候,他们爷几个也从江回来帮忙。李世民听说老杨一家七百亩地,卖的只剩下百来亩,气的直吹胡子瞪眼。老杨却觉得这也挺好,他们拿卖地的钱,再向银行贷了些,给儿子们买了船,打渔或者跑货,现在收入挺好的。他说跑船的收入种地高的多,特别是有自己的船后,赚的都是自己的了。家里一百来亩地,完全够口粮了。反正地卖了,田赋也减了,两税是按田亩来征的。至于跑船另交税,他也觉得很合理。话里话外,老杨确实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李世民却觉得老杨一家辜负了朝廷的好意。张超笑着对李世民道,“这是百姓自己的选择,老杨一家跑了一辈子船,给他们田地他们也种不好,他们对跑船更内行,做这个更有收益,为什么要阻止呢。朝廷不抑兼并,他们的地卖了也合制度法令,况且卖的这地,朝廷也是收了买家八个点的契税的。”其实这也是现在这社会特色的一个缩影,不再固化。阶层不固化,职业也不固化了。农民可能变渔夫,渔夫也可能变成航运的,跑航运的儿子也许变成读者科举然后为吏做官,甚至去当兵的。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多了。朝廷十年前最后一次均田授地,给了原本无地的老杨父子七百亩地,但老杨有了地没选择做农民,也没选择做地主,他们卖地买船,然后当起渔夫和跑货运。如老杨现在船一月包吃包住还有五贯钱,逢年节还有些粮油发。起他自己种地肯定强多了,种地辛苦,一年可赚不到这么多钱。看着时间已至午,老杨笑着说要做顿渔家菜。张超笑着应允。这条船很大,但船员们在江跑船却也都是船生火做饭。大船还有一条小船拖在后面,老杨下到小船。张超便也凑热闹下去。小船是做联络通信用的,有时也用来捕鱼。这面也有套做饭的家伙,小火灶和炒锅都有。不大的船舱里,摆着油盐酱醋等调料。一边还有一桶水。水很清澈,是直接从江里打来的,放在船沉淀了半天。船的人都是喝的长江山,只有供应李世民等贵人的水,是从岸运来的桶装山泉水或者井水。对老杨他们来说,江水很清,也好喝。着江水洗菜、切菜。老杨的手艺很糙,但很有渔民风格。鱼是刚捕的,各种鱼都有,鲫鱼、红眼佬、鲤鱼、草鱼等,大小都有。老杨把水倒在水桶里,一边剖腹刮鳞,一边让张超帮忙烧火。船有煤球炉子,先用木屑引火。火烧好,往炒锅里倒油,油刚冒青烟,那边老杨也已经把鱼杀好。着锅底的那点油,把鱼放在锅煎,说是煎,倒像是烤。等翻过一面身,老杨直接从桶里舀了一勺水倒进锅里。“大火煮鱼小火焖,”这是老杨的煮鱼秘诀。一会功夫,锅里的鱼汤跳动着沸腾了起来,溢出诱人的鱼香。趁着这会功夫,老杨又开始淘米,将淘好的米倒入煮着鱼的锅,然后盖盖子。“这是要煮鱼焖米饭啊!”张超笑着说道。“对头,鱼焖米饭可是相当好吃。”煮饭的功夫,张超和老杨继续闲聊,船的人总是喜欢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揭盖,汤汁已经煮干,饭也熟了。“开饭喽!”张超先盛了一碗,李世民看到饭熟了,立即放下书,顺着香味踩着绳梯跳到小船来。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饭先,饭里浸透了鱼的汤汁。只尝了一口,李世民连赞叹的话都没空说了,立即又夹起一块鱼。鱼已经煮散,可却更入味。鲜嫩而滑,直接滑入喉咙了。看着太皇那猛吃的样子,老杨感觉无的满足,一张嘴都笑的合不。

最新小说: 举报!农场绑架我 快穿:全位面拜托冤种反派轻点虐 快穿之我可是霸道总裁 白星盗星 强制恋爱三十二万八千五百天 快穿之主神疯了 宿主今天也想当大佬 快穿之总有男神暗恋我 末世后小可怜她又装起来了 我在全球游戏植树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