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使用的长矛木杆长度为一米五,枪头有二十厘米,加在一起有一米七的长度。唐军燧发枪只有一米三,在肉搏中非常容易吃亏,但在配备了三棱刺刀之后,这种长达六十厘米的刺刀加在燧发枪上,刨去连接部位重合长度也拥有十多厘米的优势,这点优势就足以让唐军在肉搏中占据上风了。冷兵器作战也不能一味的强调武器长度,因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长短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湖广军不光是长矛,他们之中许多人也使用大刀,因为使用更加灵活,这样的武器在军中也非常受欢迎。唐军的武器也是一样的,有人喜欢用刺刀作战,也有人使用其他武器。尤其是在肉搏部队中,随着刺刀的加长,他们那种类似于战锤的枪托攻击法就显得多余了,所以他们大多改用唐军配备到每个士兵的多功能工兵铲。唐军的工兵铲采用锰钢制作,木柄连接的铲头两侧平直,正面为尖头状。尖头非常锋利,可以发挥刺的效果,其中一个侧面有锐利锋刃,可以直接代替刀刃砍切。除了砍刺的使用,多功能工兵铲还有许多其他用法,例如铲头的另外一个直边上有锯齿和缺口凹槽,锯齿可以让工兵铲拥有锯子的功能,缺口凹槽则是用来打开唐军军粮配备的铁皮罐头。铲头可以选择九十度和一百八十度折叠,九十度折叠时可以将铲头另一边的尖头显露出来。这个尖头既可以当做鹤嘴锄使用,也能在山地作战中作为登山镐,或者在寒带当做冰镐使用。如果依然用铲头一侧,又能作为最好的锄头。折叠一百八十度更便于携带,同时在折叠的接口处,还有一个专门用来绞断铁丝的钳口,主要用来破坏铁丝网。有了这样一个多功能工兵铲,就弥补了三棱刺刀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也让唐军有了一种备选的自卫武器。大群肉搏部队的战士与普通步兵掺杂在一起,挥动着工兵铲配合刺刀,比湖广军长矛大刀的组合更见威力。唐军人数毕竟更多,再加上武器更加先进,杀得湖广军节节后退。后续赶来的唐军再次结成阵型,利用排枪射击那些往上冲的湖广军,最终将他们赶了下去。米粮山的失守,不仅仅是在湖广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无用武之地的唐军火炮也被拉上山顶,开始向着周围的山头覆盖性射击,湖广军顿时遭受了惨重损失。因为唐军的炮火太过猛烈,尤其是开花弹对暴露在山脊上的湖广军造成了巨大杀伤,附近的锅底山和扁担山相继失守。打开了缺口的唐军迅速突进,向着王家湾和十里铺方向进攻,并威胁着汉阳城区。防守各座山头阵地的湖广军腹背受敌,又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炮火袭击,不得不选择了后撤。依靠浮桥源源不断的支援,唐军从琴断口、十里铺、五里墩、古琴台等沿岸地区多点突进,很快包围了汉阳城区,湖广军则只能在唐军炮火和燧发枪的优势火力下节节败退,躲在城区内负隅顽抗。为了减少伤亡,田见秀放弃了进攻汉口城区时的巷战战术,改为使用架在山头上的火炮,直接轰击城中的湖广军。唐军火炮居高临下,能够清楚的发现湖广军所在位置,这样的火炮密集覆盖下,湖广军连逃跑都非常困难。为了避免成为对方的炮击目标,他们只能分散开来,尽量减少队伍规模,防止被唐军炮兵盯上。炮击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才结束,而守卫汉阳城的湖广军数量也下降到了六千人左右,这其中阵亡的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都因为被唐军截断后路而选择了投降。马士秀知道如果不做些什么,明天汉阳就会失守了。昨天的夜袭尝到了甜头,而今天更是不需要再渡过汉江,看起来更加的简单,所以他决定今天继续发动夜袭。在武器不如人的情况下,发动夜袭是拉平武器差距最好的办法,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这样的战斗就更加有效了。然而马士秀并不知道,田见秀根本没打算给他机会,入夜之后唐军就开始积极准备,在夜间八点钟左右首先发起了夜袭。湖广军尚在集结之中,唐军的排枪射击已经到了,在黑夜中的密集弹雨,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却让湖广军产生了混乱。军队的混乱让湖广军的军官们完全失去了掌控,他们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经验,面对复杂的情况难以掌控军队。比起湖广军的业余水准,唐军却经历过夜间训练,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胳膊缠着白毛巾,嘴里咬着哨子向湖广军杀去。渐渐接近正在嘶喊的湖广军,战士们扔出了一排手榴弹,炸得湖广军血肉横飞。借着爆炸的火光,燧发枪密集的射击,战士们很快占领了一条街道。他们用哨声互相联系,能够有效的防止误伤,这在复杂地形的作战中非常有效。组织混乱的湖广军对上经验丰富的唐军,双方的差距甚至比白天的战斗还要悬殊,仅仅打了四个小时,湖广军就被基本驱逐出汉阳城了。马士秀在混乱中被手榴弹炸死,剩下的残兵四散奔逃,很快就消失在了城郊。唐军完全掌控了汉阳城,并在江边积极布防,以防止左良玉趁虚派兵渡江袭击。然而田见秀的担心有些多余,左良玉根本没有想到两万人驻守的汉阳城一天一夜就会失守,此时他还在武昌城内等着捷报。第二天清晨,汉阳城头已经全部换上了唐军陆军的红底白虎旗,左良玉不禁看得目瞪口呆,大骂马士秀蠢笨如猪,竟然连一天都守不住。然而很快左良玉就会明白,马士秀根本不蠢,只能怪他的湖广军与唐军差距太大了。五艘铁甲舰用强大的炮火,覆盖了湖广军在江边的阵地,随后唐军利用从汉阳缴获的大量船只,开始横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