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审稿(1 / 1)

春节前沈参加了一场科学界的高端年会,和其他院士们畅谈很久。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们都很关心沈数理研究心的发展,沈也谈了谈心的现状。谈完之后,沈自己总结是,我的心目前处于游击队阶段,还算不是一支正规军。“沈,你可以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了。”曾委托沈解决量子密钥问题的盘院士说到。“有这么个想法,也提过,面不是还没答复吗。”院士有很多,分为犇、牪、牛等不同级别,沈在其他人心目算是个犇级院士。其他的犇级院士,掌管着各个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刚回国的时候,没钱没人,没出科研成果,自然不好意思提什么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发展了几年,逐步壮大,沈将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划提了议程。心现在的工作模式是,课题项目主导一切。n-s方程项目,沈拉威腾,和周雨安、萧俊龙一起忙活一年搞定了。数学大一统项目,沈拉李真强和自己的老婆,立项一年了,没啥具体进展。论项目,沈再次拉威腾,目前由沙东东、屈洋跟进立项报告的审批进度。faster项目组专门做凝聚态物理课题,也只有这个项目组有点正规军的意思。所以沈笑称,他的心是一支游击队。而现在,沈准备完成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过渡,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犇级院士掌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管是经费还是设备、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基本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研究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构架通常是,大老板是院士,大老板下面会有几个长江学者级的教授,他们是小老板。每位长江学者小老板带一个科研团队,其的骨干是年富力强的副教授、青年教授。团队里的副教授、青年副教授根据个人的专业方向,组建不同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里面干活的是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可以理解为打工的。科学家和科研民工有天壤之别,沈他们心,能称得科学家的只有两人,他和威腾。整个沈数理研究心,目前具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雏形的,是faster项目组。faster项目组的终极设定,是“沈数理研究心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沈的构想。faster项目组的班子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几年时间都是专注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出了几个科研成果和专利。faster项目组的升级,其实是科研人才的升级。沈有一个储备人选,汤元。汤元已经评副教授了,他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目前正经历由高级科研民工向科研包工头小老板的转型。沈单独召唤汤元来主任办公室,问到:“那篇n论,推进到什么程度了?”“即将定稿,这次咱们厉害了,都不用投的,人家期刊那边约稿。”汤元被沈指定为这篇论的通信作者,第一作者是杨定天,沈的名字排在最后。国外期刊或者研究机构也不是太清楚国每一家学术机构的体制,他们看一篇论,最看重的是通信作者,然后是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负责一个课题项目的全局把控,第一作者通常是项目的具体执行者。沈在数学界、物理界已经不需要靠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署名来刷声望了,他之所以署名在最后,一是为了学霸积分,二是挂他的名字,章较容易发表在知名期刊,这对faster项目组其他成员来说有利。“汤元,你人品不错,学术水平稳有进,有信心带好faster项目组吗?”沈询问到。汤元点点头道:“在沈教授的指导下,当然有信心。”“我的意思是,如果我长期不在国内,你单独带队,有没问题?”“你要去哪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刚才说的后面一句话。”“应该……问题不大吧。”汤元一个激灵,沈老板这是要提拔我当组长了?算沈这个兼任的组长,faster项目组一共有12人。除了杨定天,其余10位组员皆来自燕大物院。其实杨定天也是燕大物院出身,他本科和研究生在物院读的,博士跟着沈。汤元跟这群人都挺熟,之前有两个研究员在吸烟室聊天,对杨定天有点看法,但他们对汤元没意见。人际关系处的不错,是汤元的优势。汤元的学术水平能不能再一个新台阶,需要持续观察。不管如何,汤元在学术态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或者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准备在心建立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faster项目组是班底之一,后续可能还会组建新的凝聚态物理团队。凝聚态物理有很多研究方向,faster项目组由你负责,主要研究非晶材料方向。”汤元在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他知道游戏规则,沈主任这是要提拔自己,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队小老板。带队小老板基本都是长江学者,要么是从国外请回来的牛人。这些人是院士预备役,时刻准备着更层楼,晋升为真正的大佬。“谢谢沈主任,我尽力而为!”汤元还是有压力的,也有动力。沈话说的很明白了,今后将在心引入竞争机制,不止一支凝聚态物理团队同时推进相关方向的课题研究。为了打造沈数理研究心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肯定是要从外面再挖些精英过来,从而实现人才升级。一旦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了,经费什么的会按新标准实施,沈他们能做一些意义更重大的事情。除了粉丝来信,沈偶尔也会收到学术论稿件,期刊那边发过来的,邀请沈做审稿人。普通期刊也不好意找沈做审稿人,找他的都是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有数学期刊,也有物理期刊。审稿这份工作是没有报酬的,审稿人完全是凭借一颗赤诚的学术热心做这份工作。当然了,大多数顶级权威学者都有这份热心,他们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审别人的稿件。沈眼前有两份稿件,一份来自普林斯顿主办的《数学年刊》,另一份来自美国物理会主办的prl。沈先审数学稿件,这是数论方向的论稿。最近几十年,费马大定理被解决了,黎曼猜想被解决了,哥猜被解决了。数论领域只剩下一个难题,bsd猜想。不少数论学者尝试往其他领域转型、跨界,如今依然坚持在解析数论这种超硬领域的数学工作者,如珍宝般珍贵。这篇数论论的通信作者名字是saliohayon,通信地址是麻省理工。这是单盲审稿操作,沈知道稿件作者的基本信息,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看名字,沈觉得这位t的通信作者应该是个阿拉伯人,或者阿拉伯裔。这篇论是解析数论方面的,写的很硬,真的很考验审稿人的硬分析能力。审稿人看不懂稿件的情况并不少见,好在这篇数论论交到了沈手,他颇有兴趣的审了起来。

最新小说: 穿越后我靠豪门八卦走上人生巅峰 司爷无限宠心尖独女的马甲又掉了 木叶秋声 路过风错过你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 此去经年,倘若一回 暗恋凶猛 琐明恋 纵情惯犯 白夜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