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现代言情 > 重回80当大佬 > 第869章 史诗级赏金

第869章 史诗级赏金(1 / 1)

顾骜为什么要缠着一堆年轻的电池材料专家打破脑洞、另闢蹊径后世稍微有点常识的看官应该都看出来了,顾骜不仅仅是想赚钱,更是想为基础科技的进步争夺功劳和话语权。他看上的,是后世炒作得鼎鼎大名的石墨烯。虽然这东西可能研究十年也不一定能出商业化盈利成果,但是从现在开始就为其投入一点经费,显然是值得的。顾骜前世作为it人,对2017年左右国内炒得沸沸扬扬的石墨烯材料话题,当然不可能不熟,哪怕是听同事吹牛逼、跟客户和供应商吃饭,都不乏这方面的资讯来源。所以他好歹也算有点三脚猫的常识。石墨烯这东西,国内产业界炒热基本上是2017年左右了,可实验室里出现早期科学发现,却是早在2004年就有了,最早得出成果的两位科学家,还在2010年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按照后世“出了成果后过上几十年验证、被产业界应用、社会名声大噪、科学家本人都快老死了才拿到奖”的常态,从出实验室结果到拿诺奖只需要6年,已经算是非常了不得的底层科学突破了。或许有外行人会奇怪石墨烯不就是一种材料么凭什么一个材料应用领域的突破,能这么猴急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呢是不是评委会有什么陷阱或者科学家的身份有了加分这还真没有,因为2010年因石墨烯拿奖的那俩科学家,出身也不是很好,人家是不受待见的露西亚人,是1991年sr解体后,从露西亚辗转到荷兰和布列塔尼亚搞研究的。那个成果最后之所以到了速拿诺奖的程度,关键贡献在于“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的新表现形式”,总结出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些专业术语太拗口,也没必要纠结细节。用看热闹的人也听得懂的人话描述一下,关键在于石墨烯发现之前,这个世界的主流物理学家们认为,根据传统对量子霍尔效应的认识,或者说根据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认识,大家觉得“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原子层面的纯二维物质”。也就是说,大家觉得所有物质都是“一团原子”,而不可能剥离出“一片只有单层厚的原子”。这是涉及到人类对底层原子世界认知的一个物理偏见,2004年之前论证其实也不是很充分,但大家就约定俗成这么认为了。可是2004年,那两个露西亚移去荷兰、布列塔尼亚的科学家,也是撞了运,找到了一种黏性材料,可以把石墨粘在上面,然后就把一块石墨材料两边都粘上这种特殊胶体,撕开,石墨被分别粘在了两边的胶体上,就对半撕开了。这样反覆撕,从1微米几千层的材料开始撕,撕了十几次之后十次就能除1024,居然最后撕出了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单层石墨。这种时候,石墨“单层之内导电性非常好、结构也非常坚固,但层与层之间非常容易滑动,原子键力非常弱”的宏观特性,也就突然被筛选了。层内特性被完全表达了出来,而层与层之间的特性,因为没有别的层了,也就不表达了。你这个原子楼不是地板很强、柱子很弱吗那我把你拆到只有一块地板,没有柱子,不就从原子层面改造了整体宏观性质吗这个单层石墨原子就是“石墨烯”。而站在新材料资本家的角度,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很重要。而站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角度,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倒不是非常重要,只少没重要到值得在发现后六年就拿诺贝尔奖的程度。最重要的是,这个发现颠覆了“自然界不可能存在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实现原子层面纯二维厚度的物质”的理论偏见。这就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说句难听的,你这个物质就像是被二向箔拍扁了一样,纯扁,二维有多扁,就是这么扁。这时候,再分解一下这项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事儿要做成,需要四个大方面的贡献。首先,你要在理论上,陈述目前认为“自然界无法存在单层原子厚度的物质”这一偏见不严谨的地方。第二步,你要搞到一种能够完美分离石墨的粘胶材料,真的能够完美剥离石墨原子的层与层应力。第三步,设计实验,用这种完美粘胶材料撕出单层石墨原子。第四步,验证这种单层石墨原子材料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在量子力学层面与其他结构的传统石墨材料进行比对。并且最终推而广之,得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这里面,学术含量难度最高的,是第四部,也是画龙点睛。工程学难度最高的,其实是第二步,也就是找出那种黏胶的材料,这需要材料科学领域重大的科研投入。最容易混功劳也最容易抢业绩的,则是第三步说难听点儿,不就是东西都给你了,让你撕吗撕谁不会啊。当然也不是随便撕的,也要撕得严谨,并且还要上最高精尖的观测手段来验证撕的结果,毕竟单层碳原子已经连电子显微镜都观察不到了。只是说相对于第二步和第四步,这个第三步是最容易抢功劳的石墨烯顾骜肯定是要投资的,这是未来蓄电池技术电极研究的大方向。而且投资过程中,得出的对于“量子霍尔效应”的新认知,对于其他电极材料的基础研究也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哪怕你不用石墨烯做电极,只要你在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其他电极材料的研究也能加速很多,从目前的乱撞试错,变得能够从量子力学层面进行底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划定範围试错。可以说,对全世界所有的电学材料科学,都是有帮助的。投资之余,顾骜自然也幻想过让中国人也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域捞点好处。他希望至少能够让中国的有色金属盐研究专家们,先去想办法,砸钱把那种剥离石墨层的完美粘胶材料研究出来。这个是只要有金主下目标,砸钱砸资源就能砸出来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无非是没想到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所以不会去砸这种目前看似浪费钱的事儿。至于“目前对量子霍尔效应认知可能存在的适用範围过广、对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纯单层原子物质的误解”的讨论文章,顾骜如果能学懂,那就自己写,或者让中国科学家写。第三步的撕,那肯定是当仁不让要让中国人自己撕的,如果顾骜能亲自设计实验自己撕那就最好。他本人倒不指望拿诺贝尔奖,毕竟他不是物理学家,没有科班出身,物理学基础也不好。但是能在这种盛事中多露脸,让人记住他不仅仅只是一个投资人,而是真的介入了科研、了战略层面方向指导的,那也就够了。他要让世人知道,这个质疑方向是他提出和指引的,他只是不会具体研究。至于最后一步,顾骜屁都不懂,他连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具体是个怎么玩意儿都不知道,那只能是完全让中国科学家来做了。这期间,有些不太占功劳的事儿,他也可以考虑等今年露西亚嗝屁之后,吸引那几个嚮往外国科研环境的露西亚研究员来中国,帮忙一起做点事。不过第三步纯抢功劳的撕的动作,就不需要让露西亚人插手了。最多最后总结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时候有难度,让其中的带头人帮点忙。顾骜也知道,以西方对中国的敌视,弄纯中国人研究的项目评诺贝尔物理学奖,难度还是很大的。掺一个露西亚人进来,做做最后的“观测后理论总结、计算推导”,给白人留点面子,说不定能稍微缓和一下白人的自大抵触。事情总要一步步来的,毕竟诺贝尔的刀把子握在白人手里,人家也不是什么完全公正的善男信女,争取的过程也是要讲斡旋艺术的嘛。顾骜是学外交出身的,怎么可能不懂这里面的资源协调弯弯绕。顾骜跟王富聊了很久,该透露的,不该透露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他也没指望王富本人有多牛逼的研究天赋,但既然知道对方是后世byd的创始人,他也对对方的研究管理和研究组织能力很放心。顾骜希望的,就是让王富在不知道全局计划的情况下,先展开一些电极材料层剥胶体的材料学实验,把数据先搜集整理起来。历史上,那两个露西亚科学家搞出石墨烯,从一开始动了念头想设计实验验证,到真的找到合适的粘胶材料、完成层撕剥离,那也是花了好几年研究时间的。顾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当然也要让王富这些研究员,先在不知道最终全局目的的情况下,把这些过渡材料的研究够搞好。至于资金和待遇,顾骜是不吝惜的。仅仅几天之后,随着王富和他带领的新研究小组开始筹备后,他得到的待遇,就让他死心塌地放弃了“干几年学点经验,将来再看看要不要自己下海”的念头,决定给顾骜卖命一辈子。这只是一个在其他资深大佬看起来研究方向很冷门、没什么价值的小组。但是顾骜居然给每个研究员都开出了至少五位数人民币的薪酬,阶段性有论文有发现,还有至少五位数美元的奖金。只要是相关的sci有影响因子的论文,属于目标研究方向领域的,哪怕才零点几因子的期刊,一篇文章就是几万美元起步的个人奖金。任何一项过程性的材料专利,那就更不得了了。国内的研究员谁特么见过这种重奖的阵仗呀。重回80当大佬

最新小说: 薄先生突然黏她上瘾 满分绿茶满分嗲精满分作 延时告白 闪婚豪门,司先生他甜疯了 顾总心尖宠她从古代来 老祖负债千万后靠直播火爆全网 小小小作家,一步一登天 植物人老公苏醒后,她戏精上身了 每天回家都看到爱豆在作死 夫人,请你收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