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huidaogudaidangjiangshen-wangbuguoba&bookmark=565"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添加书签"/></a>
匈奴和鲜卑之间的厮杀在进入仲秋之后开始进入激烈状态,拓跋隅得了刘毅的支持,糜威带着的人还在青盐泽训练骑术,在拓跋隅看来,这自然是刘毅的示好举动,加上曹魏对匈奴人的支持在退出关中之后明显削弱了,这也使得拓跋隅对于河套更加志在必得。
在刘毅有意无意的提示下,拓跋隅针对匈奴的侵袭日渐猛烈,他倒也不怕刘毅事后反悔,反正河套之地自己得了,刘毅到时候就算反悔也不可能,只能如同当初对南匈奴一般,接受他的称臣,最多自己将劫掠的目标转向云中、雁门一带。
美稷,匈奴王庭。
“这些鲜卑人,都是蠢货!”刘豹听着手下头人的汇报,恨恨的骂了一句,原本他入秋后大规模围猎,是为了配合魏朝,攻入西凉,牵制汉军,结果现在那拓跋隅疯狗一般不断地跑来袭扰自己,当真让人火大。
至于拓跋隅为何会如此,刘豹心里清楚,肯定是那大汉司空在后面撺掇,但问题是,就算南匈奴被他拓跋隅给赶出了河套,那汉人就会真的把河套之地让给你?
嘿~
刘豹可是在汉地待过十几年的,对于那些汉人的想法自问也算了解,不说别的,拓跋隅可是杀过刘毅派去的使者的,单是这一点,就给了刘毅充分秋后算账的由头。
如今被人家哄上几句,或许还有什么承诺,就疯狗一般跑来咬自己,这很明显是被那刘毅当枪使了。
这个道理,刘豹清楚,也想让拓跋隅清楚,但问题是现在拓跋隅根本看不清楚形势,你就是想跟他讲道理都说不通,这能咋办?
“左帅,再不反击,鲜卑人就快攻到美稷了!”右部帅刘虎上前,对着刘豹道。
为了能够争取到拓跋隅跟他们一起对付汉人,刘豹一直压制匈奴各部避免跟拓跋隅的冲突,他们的忍让显然被鲜卑人当做了懦弱的表现,不但没有丝毫克制,反而越发张狂。
刘豹脸上腾起一抹阴霾,他想化解冲突,因为眼下来看,他们和鲜卑其实算是队友,那刘毅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常年跟魏国打交道,刘豹对于汉人的情况可比拓跋隅更加清晰,那刘毅可是当年曹操、曹丕都称赞的人物,听说征战多年未逢一败,这样的人物,突然跟你示弱,本该警惕才对,那拓跋隅反而沾沾自喜起来,真不知道那拓跋隅是如何当上拓跋部首领的。
“我之前派人去告知那拓跋隅,愿意与他分享河套之地,使者还没回来?”刘豹看着刘虎道。
当初曹操讲南匈奴分作五部,每一部帅都是匈奴人中冒顿单于的后代,都姓刘,他们的血统中,汉人的血统至少占了一半,算起来,跟刘氏皇族还能攀上些亲戚。
“被杀了。”刘虎叹了口气道,这拓跋隅嚣张惯了,连汉人的使者都说杀就杀,而且事后刘毅的态度更给了拓跋隅自己很强的错觉,更别说南匈奴的使者了,那杀起来更是干脆。
“嘭~”刘豹一拍胡案,破口骂道:“蠢货!”
“左帅,不能再忍了!”刘虎看着刘豹道:“我们忍得了,那些部落现在也忍不了了,拓跋隅现在开始抢人了,再不打,不少部落就跟了他们。”
“打,陪他打个够!”刘豹恶狠狠地骂了一声道:“你派人去通知那并州刺史,现在刘毅插手我河套之事,魏朝若是再不动手,这河套就是汉家的地盘儿了!”
“好!”刘虎答应一声,准备去传令。
“报~”一名亲卫进来,对着刘豹道:“左帅,城外来了汉人使者求见。”
“汉人使者?”刘豹皱了皱眉:“魏朝?”
“他们自称是汉家使者,应该是来自河西一带。”亲卫道。
“他们来干什么?”刘虎皱眉看向刘豹道:“左帅,要不要……”
比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刘豹摇了摇头,拓跋隅敢这么做是他无知,刘豹虽然如今站在曹魏这边,但对于汉庭也不敢得罪死了,毕竟如今汉魏之争,刘豹也看不出哪家更有胜算,悲哀的是,这两家他都惹不起,何况现在还有拓跋隅哪个莽夫在那边。
这也是南匈奴跟鲜卑的不同,不管怎么说,南匈奴这些年向大汉称臣,后来又向曹魏称臣,受汉化影响比较重,刘豹本人更在汉朝生活了十几年,直到父亲身死,叔叔继承单于之后,曹操为了平衡匈奴才将刘豹放回来,骨子里,刘豹对汉人的文化认可和接受度甚至超过匈奴本身的习性,要他如拓跋隅那样,他做不出来。
“让他进来吧。”刘豹对着亲卫挥手道。
“是!”亲卫答应一声,前去请人。
不一会儿,糜竺胖胖的身影出现在刘豹的帅帐之中,对着刘豹微笑道:“大汉执金吾糜竺,见过左贤王。”
“如今你我两家交恶,子仲先生不怕我杀了你?”刘豹看着糜竺,有些惊讶,他没想到会是糜竺这样的人物过来。
“为何要怕?”糜竺微笑道:“我大汉与魏势不两立,但与左贤王乃至与匈奴都并无利益纠葛,此番前来,也是为结好匈奴而来,左贤王久居于汉地,深知礼仪,当不会如此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