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现如今的大明大约有兵力七十万,主要分地方和京营两部分。地方兵马戌守一方,没有特别的大事一般都不会轻易调动,否则就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
那么如此一来,要调动的肯定就是京营兵马。
京营总共兵马有多少?除去锦衣卫,顶天也就二十万兵马左右。这一次去驰援西北边关,至少得带十万兵马。
选谁当主将,基本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控制京营半数兵权。
比如此次出兵主将,任命的是杨廷和一系的人,那么杨廷和对于兵权的掌控将更进一步。如果是江夏一系的,则意味着江夏正式入手大明兵权。
所以当杨廷和也点头承认,“确实该战”以后。六人谁都没有先开口提领兵主将的事,整个乾清宫的氛围显得有些诡异。
江夏心目中的人选有两个,一是高甲。毕竟他曾经是正三品指挥使,领兵打仗的能力相当不弱。不过这基本上就只能想想而已,毕竟现在高甲只是正六品官职,不可能担任主帅。
而另外一个,江夏目前觉得最有可能成功之人选,那就是与他颇有交情的王守仁。毕竟他是王琼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领兵的能力江夏也是亲身经历并目睹过。人品这些,江夏也很信得过。
所以江夏心中暂定此人,但为了避嫌也就不动声色,等待王琼先提及。
众人沉默了大约几分钟的时候,最后杨廷和却先开口了。他淡淡说道:“既已决定迎战,那由谁领兵,诸位还是共同商议一下吧。老夫抛砖引玉先提一人,南京兵部侍郎,严嵩。”
“严嵩?”江夏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个名字相信哪怕不是很通晓明史的人都应该有所记忆,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他都是有名的奸臣之一。
若真容得此人领兵,别说战事能够顺利。就算是赢了,江夏也绝不会允许此人掌京营兵权。
江夏想也没想,直接出口反对:“不行!严嵩绝对不行。”
杨廷和之前是南京兵部尚书,而严嵩如今是南京兵部侍郎。很明显,严嵩就是杨廷和的人。难怪杨廷和会抓准这次机会,推严嵩上位。
杨廷和有些疑惑地看了江夏一眼,问道:“太傅大人莫非对严嵩此人有所了解?不然何故会如此激烈反对?”
江夏点了点头,道:“此人擅长书法、青词,我曾听人提过一些。只是据我所了解,此人并无才干,惟能谄谀媚上,玩弄权术。驰援西北如此大事,让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任主将,恐怕太过儿戏了吧?”
“太傅大人,道听途说不可当真。”杨廷和有些不悦地说道。
江夏指严嵩“谄谀媚上”,而严嵩又是南京兵部侍郎,杨廷和的下属。很明显,江夏那句“谄谀媚上”的“上”,暗指的就是杨廷和。
江夏还是摇了摇头,道:“反正如果是严嵩我绝不同意,若说是王守仁,我倒觉得可以考虑。”
江夏一说完颇有深意地看了王琼一眼,王琼又是意外又是疑惑,并且还有些紧张。
这王守仁明明是他的人,何故江夏会突然提及?
王琼心中顿时紧张,他害怕杨廷和会因此误会自己,以为自己在往江夏一方摇摆,所以江夏故意给出这样的好处给他。
但是王琼却又不得不承认,王守仁的确是个好人选,所以略一权衡以后王琼还是说了一句:“阳明的确合适。”
说完,王琼看向杨廷和,用眼神征求他的意见。但是杨廷和却沉默着,没有说话,也没给王琼任何眼神暗示。
江夏笑了笑,问杨廷和:“杨大人,你觉得江西巡抚王守仁此人选如何?”
杨廷和沉默了一会儿后用手扶了扶额头,道:“老夫身体略感不适,如此大事暂时不宜决定。今日就暂且如此,明日再议吧。”
江夏眉头皱了一下,杨廷和这很明显是在使用“拖”字诀。莫不成这老家伙还有什么后招?
江夏想了想后道:“好,既然杨大人身体不适,那今日就暂且如此,明日我们再议。只不过西北边关战事紧急,在下觉得主将之事还是及早决定的好。”
说完,众人散会离开。
杨廷和一出皇宫就立刻乘坐马车往“雅竹”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