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mutang-liuyitiao&bookmark=843"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添加书签"/></a>
一晃眼,半个月已然过去。 ~
柳一条与晋王李治之间的贺礼事件也随着柳一条下面的毫无动作而开始一天天地变得淡薄,不管是越王李贞,长孙皇后,还是刚刚归来不久的吴王李恪,也都不再去刻意关注,在意。
虽然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面对着才仅十一岁的小李治,李贞,李恪,还有远在西北的李承乾,都不会去太过敌视和防备,纵使柳一条真个投靠了他又能如何?是,柳一条是有些本事,这一点没有人去否认,可是年龄上的差距却不是几句训话,几许教导就能轻易弥补的。
人,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像是李治这般,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还不足以对他们这些兄长构成什么实质上的威胁。而三五年后,纵是李治有所成长,可是他们这些作兄长的难道就会原地踏步,乖乖地等着老九过来超越吗?
所以,对于柳一条跟李治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投靠也好,正常的师生往来也罢,因为李治年龄幼小的关系,虽然会有人因此有些不快或是猜疑,但也在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尚不至于对什么人的利益造成过大的冲击和不利,所以,现在的一切倒也显得相安和谐,没有什么过激之事。
这一点,长孙皇后看得最为明白,而且心下也已是全然接受。现在不去说他,若是三五年后,太子真的不足以压制稚奴,换句话说就是,比稚奴大上十岁的李承乾甚至还不如后来成长起来的老九的话,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在东宫这个位置上霸占着了。
国之大器,有才有德者居,长孙皇后对李承乾这个大儿子虽然疼爱,可是相比于李唐的江山来,她也是更希望继李世民之后,大唐能有一个更好的皇上去打理,去继承。 ~更何况,李治也是她的亲生骨血,皇位不管是落在乾儿还是稚奴手里,都是一样。
不知不觉之间,长孙皇后心中一惯的坚持,也开始发生了些许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却是柳一条一直以来最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当初柳一条之所以会选择李治当自己的徒弟,除了是因为李贞的刺激与对李治这小子由衷的喜爱之外,也不乏是因为小李治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母子关系。
两个都是亲生,两个都深得长孙皇后喜爱,柳一条这么做,多少也有一些想要逼迫长孙皇后做出选择的意思,是帮太子,还是帮晋王,又或者是,两不相帮。
选太子的话,柳一条若想报仇,怕是会千难万难,对于长孙皇后这个一国之母,柳一条心中一直都有所忌惮,若不是身为女子,柳一条一点也不怀疑这位国母能够做到将相之位,有才能,有计谋,而且不管是在皇上还是朝臣之中,都有着一些不小的影响力,她若选择帮助李承乾的话,李治这小子怕是不会有半点机会。
所以,柳一条也是在赌,赌长孙皇后会选李治,或是念及骨肉之情两不相帮,不然的话,待李承乾得势上位,他们柳氏一门,怕是也就要走到尽头,得要趁早另谋出路了。
西北的战事依旧,候君集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贴在玉门关外,三万铁骑,十万常规步兵,死死地盯看着玉门关内的一举一动,每日叫阵喊骂不止,只要李绩稍有异动,他们就会一涌而上,不死不休。
做为西北战事的主帅,李绩没有想到候君集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高昌集结到十三万兵卒,更没有想到这些兵卒的战力亦是个个彪悍,比之候君集当初在大唐所领虎豹营亦是毫不逊色。 ~
兵力相当,战力相左,战事刚起双方就进入了粘灼之态,算得上是李绩这十几年来所遭遇到的最为吃力的战事,是以李绩每日都会枯坐在帅帐直至深夜,苦思对敌之策。
至于李承乾,自到玉门关后,一直都在悉心修养,对于双方战事似也颇有自知之明,从不插手军务,不干涉的李绩的任何决策,每日除了照例到营中点卯露上一面之外,整日都呆在自己的营帐之中,至于他在帐中做些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太子不干军事,不在军中指手划脚,做为主帅,李绩自然是最为满意,对待李承乾依旧是恭敬有礼,每每新有对策,也必会率先向李承乾知会一声,好让这位太子殿下心中有些打算,免得日后回朝皇上问起,他这个随行督军会一问三不知,平白辜负了长孙皇后的一片心思。
对于李承乾不顾重伤随军而来的意图,不用明说,李绩心中也是明白通透,更何况临行的时候长孙皇后还曾派人传过话来,李绩自是不敢怠慢,在确保这位太子爷安全的同时,也少不了要往他的头上按放上些许的功劳。
再怎么说这也是国家未来的君主,将来的顶头上局,李绩便是心有不愤,却是也不敢有分毫的无礼与怠慢。
“太子殿下今日可曾来过?”听到城门外的叫嚣,知道又是候君集在命人叫战,李绩不以为意地轻摇了摇头,环视了下营中诸将,轻声向副将高悦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