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脸色一变,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护卫们都散在百余步外,背对着自己,没有任何异动,他这才放了心,低声道:“慎言,世民,这种造反的事情,大逆之言,不到时机成熟,切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可以主动参与。37zw?”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阿大,您的这个教诲,孩儿未敢有一时忘却,可是上天给予的机会,若是不抓住,那就太可惜了。杨玄感的起事,就是天下大乱的开始,因为只有他这样的大世家子弟起事,才会真正地动摇隋朝的根本,之前的那些个盗匪,刁民的占山为王,只不过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李渊的嘴角勾了勾,说道:“所以,你准备充分利用这回的杨玄感起事?那你说说看,我们李家如何来利用呢?”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两个原则,第一,不可让杨玄感入关中,第二,阿大切不可有任何主动求将的做法,一定要等着杨广焦头烂额,走投无路之时,让他主动给阿大军职,然后我们可以到一个远离杨广的地方,展自己的力量,借着平叛剿匪,真正地自立。”李渊轻轻地“哦”了一声:“说详细一点。”李世民正色道:“杨玄感若是入了关中,很可能就会夺取大兴城,如此一来,关陇子弟都会投向他,他就算真正地龙入大海,鸟飞长空,再难消灭了,这点上王世充应该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虽然我不知道东都的具体情况,但孩儿可以肯定,这个奸贼一定用尽了手段,把杨玄感拖在东都城下,不让他入关。”李渊点了点头,说道:“嗯,很好,那你说第二条。这次阿大向杨广求官,主动要求殿后,这个做法你是不是也不同意?”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回道:“孩儿认为,阿大此举大谬。所以孩儿才会不惜开口恐吓杨广,让他不采取阿大的方案。”李渊的嘴角勾了勾:“原来你出那种大逆不道之言,不是为了吓杨广,而是为了打扰阿大我的计划。那你来说说,阿大此举。又有何不妥?”李世民的双眼中精光闪闪,正色道:“孩儿知道阿大此举,一来是想表忠心,二来是想结恩于全军的关陇子弟,让他们都知道,是唐国公李渊留下来断后,才让他们生还中原,如此一来,以后阿大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群起响应。”李渊点了点头:“不错。阿大是这样想的,难道你以为,阿大没有本事打退高句丽军的追击吗?”李世民叹了口气:“断后的作战,向来是最艰难的,军心思归,又要不停地与疯狂追击的敌军交战,胜无所得,若败则影响全军,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孩儿并不担心阿大能以惨重的代价完成殿后的任务。也不怀疑阿大能以此一战尽收武将世家之心,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危险。”李渊有些明白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你是怕阿大我的声望太高。会遭遇杨广的妒忌,反而对阿大我下手?”李世民点了点头:“正是,杨广这次败回中原,只怕各地乱军反贼四起,他再也不可能再亲征高句丽了,外战之时。他要笼络将士之心,会给关陇世家子弟和名将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但若是国内不稳,那么名将的能力和声望就成了负面的因素,越是有名,越是有本事,就越是遭受他的忌惮,杨素的例子,就为之不远啦。”李渊的背上一阵冷汗直冒,连额头上也冒出汗珠,他一边以袖子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心有余悸地说道:“是阿大考虑不周了,多亏二郎提醒,要不然,阿大身处大祸之中,尚不自觉啊。”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智者千虑,也有一失,阿大久未掌军,想要借这机会控制一支军队,示恩威于将士,若是在上次征辽之战中,没有问题,薛世雄就是靠了断后之功而获得了总大将之职,但这次和上次的情况不一样。有没有下次外战还很难说,若是平叛,杨广是不会用威望高的将军的,反而会他们下手。所以孩儿需要极力阻止阿大,当时来不及请求阿大,还请阿大责罚。“李渊哈哈一笑,拍了拍李世民的肩头:“是阿大的错,你提醒得对。好了,你继续说吧,让杨玄感不可败,又是为了什么?”李世民正色道:“不能让杨玄感入关,是为了不让他割据自立,而不让杨玄感输得太快太惨,则是要给其他各地的豪强和野心家们以希望,让他们看到隋朝不是那么强大得不可战胜,即使是杨玄感这样手上没有正规军,只靠一帮船夫民工,也能几乎打下东都,所以怎么着都得让他折腾一两个月才行。阿大也不要亲手去消灭杨玄感,乱世之中,可以剿灭那些变民盗匪,但如非必要,还是不要对世家子弟们下手为好。”李渊点了点头:“二郎所言极是,阿大也并不想跟世家们关系弄僵,好吧,以后这些平叛的事情,阿大尽量少出头就是,直到天下局势崩坏,不可收拾,阿大再接受杨广的命令,领兵外出平叛好了。”说到这里,他的眉头皱了皱:“可是你要打击宇文述,这点可以理解,但是为何要献策,让卫玄去挖杨玄感的祖坟呢?万一以后别人也对我们家来这么一手,那可如何是好?”李世民微微一笑:“这是为了让卫玄军拼力死战,不至于有人投降杨玄感,进而象达奚善意,崔弘策那样迅溃败。”“今天的军议,在场的除了我们父子外,不过也只有宇文述,薛世雄和沈光三人而已,他们是不会很快地把此事宣扬的。”“而一旦杨玄感兵败,宇文述为了抢功,一定会献策以酷刑来处死杨氏一族,以及叛军的脑,甚至会把这个挫骨扬灰的办法据为已功,到时候他想争就让给他好了。我们不用争这个功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