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ps:感谢书友“*6508.qdcn”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韩仲良点点头道:“如此便好,陛下终有子嗣,是为幸事。只是如何让此子名正言顺地入宫,还需仔细斟酌。这样……陛下回宫,先不声张,令皇后前来,臣与皇后计议之后,再作打算。”李沐皱眉道:“连太后也要瞒?太后是知道朕有皇子之事的。”韩仲良一惊,“太后已经知道许氏生子?”“呃……。”李沐哑了,郑观音知道长孙明月怀孕,可不知道许青云李代桃僵啊。不过此时李沐只能硬认了,“太后确实已经知道,朕在离京前,就禀告太后了。”韩仲良长吁了一口气,“既然太后已经知情,这事就成了一半,如今只须让皇后与臣商议一下,如何善后就可以了。”李沐颌首应道:“那朕这就回宫去,让皇后前来与韩相商议。”李沐回宫,便让皇后韩琼速速去韩府。接着,在甘露殿传召内阁诸臣,商议之后,下旨着宗正寺配合礼部,安排为魏征治丧之事。并下旨追赠魏徵为司徒,谥“文贞”。同时颁下恩旨,册封魏征长子魏叔玉承嗣郡公,授次子魏叔瑜为兵部职方郎,三子魏叔琬为礼部员外郎,四子魏叔璘为驾部郎中。安排完这些,诸臣告退后。李沐没来得有喘息的功夫,太后郑观音便来了。“皇帝,生了吗?”一进门,郑观音就忙不迭地询问道,甚至忘记了屏退殿中人,幸好只有常绿云、孙华在。郑观音太想要抱孙子了,如今李建成一脉就李沐一个男丁。对她来说,这快成了心病了。郑观音不是不记恨长孙明月,对她来说,恐怕将长孙氏一门灭绝了,也不解恨。但郑观音是个明礼之人,她知道,长孙氏一门嫡出就有上千人,真要灭了长孙氏一族,恐怕引来的不只是非议。如果不是李沐现在无子,郑观音是绝对不会同意李沐带长孙明月入宫的,哪怕长孙明月有身孕。但这次,郑观音不顾忌了,只要能有皇孙,她甚至同意李沐纳长孙明月为妃。李沐被郑观音问得哭笑不得,皇帝生了吗?这叫什么话啊?李沐挥挥手,屏退了常绿云、孙华。不过常绿云能杀人般的眼神,令李沐有些恶寒。“回母亲话,长孙明月已经产子。”“子?真是皇子?”郑观音大喜,她颤抖着声音问道。“正是。”“那她们母子呢?”李沐摇摇头道:“孩子带来了,长孙明月没有随朕回京。”“那孩子呢?”“在许意府中。”“许意府?为何?难道是孩子有什么不妥之处?”郑观音的心又被拎了起来。李沐赶紧解释道:“孩子很康健,只是有些事……还需要细细筹划。”郑观音松了口气,这时才回味过来,长孙明月没有随皇帝回京。“沐儿,长孙氏究竟是何意,莫非还要觊觎皇后之位,才肯回京?”这不怪郑观音这么想,在郑观音看来,能允许长孙明月入宫,已是恩赐。李沐拉着郑观音坐下,解释道:“母亲稍安勿躁。长孙明月是考虑到她的进宫,会给朝野一个长孙氏又要复起的信号,所以才忍受母子分离之痛,没有随朕回京。”郑观音的脸色舒缓下来,她也是曾经受过母子分离痛苦之人,甚至比长孙明月更痛苦。因为长孙明月还只是母子分离,而她,却是阴阳相隔。郑观音点点头道:“她能如此为皇帝考虑,倒是个有心人了。长孙无忌,有个好女儿。”说到这,郑观音突然发觉不妥,急忙问道:“皇帝,若长孙氏不回京,那皇长子将以何出昭示世人?”李沐叹了口气,道:“母亲,我正要和你商量此事。”于是,将与韩仲良的一席对话说与郑观音听了,“母亲,韩相让朕派皇后回韩府,说是商议如何善后之事。”郑观音抚抚胸口,点头道:“韩仲良不愧是良臣,此事也只有他,能善后了。”李沐不解道:“可朕不明白,皇后能做什么?”“荒唐。”郑观音薄斥道,“皇帝统驭**,但这宫中,还是哀家和皇后执掌的。只有哀家和皇后一口咬定,陛下在宫中曾经临幸了许氏,这才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李沐恍然,这才明白韩仲良找皇后商议的用意。确实,如果自己临幸许氏之事,在太后和皇后的背书下,谁还敢多言?郑观音看了李沐一眼,问道:“许氏那孩子时常进宫,模样、脾性倒是挺合哀家眼的。只是她已是朝廷命官,若是进了宫,就失了一份远大前程,她可愿意?莫不要到时后悔,无端生出事来,辱了皇室的颜面。”李沐答道:“儿臣在回京前当着长孙明月的脸,就这么问过她,她……说她不介意。”郑观音点头道:“如此甚好。那就等皇后回宫,哀家与她商议之后,将她接入宫来吧。”“听母亲的。”“皇帝啊,别亏了许家。”“母亲放心,我理会得。”这时,殿门外传来常绿云的声音,“陛下,臣有要事禀告。”李沐应道:“绿云吗,进来吧。”“何事?”常绿云刚进门,郑观音就皱眉问道。“回太后、陛下,刚太医署丞前来禀报,昭容、昭媛二人已有身孕。”李沐“霍”地站起,追问道:“此事当真?”“回陛下,臣也再三追问过署丞,署丞回答,绝不会有错。”李沐与郑观音面面相觑,这事是好事,但怎么这么巧?问题是,李沐立后纳妃已经一年有余,后妃皆无任何动静,可李沐只要离开长安,长孙明月怀孕了,这次南下,闻香、秦玉也都怀孕了。这说明什么?到了这个位置,没有人是傻瓜。李沐、郑观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皆毛骨悚然起来。郑观音厉声道:“皇帝,查!哪怕掀翻这座皇城,也得查出这是谁在祸害皇嗣。”李沐心中也很愤怒,但他身居高位多年,此时城府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