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跟前任江淮布政司办了交接手续,正式就任江淮布政司。
就和前几个阶段的施政实训一样,朱靖垣这次同样没有马上直接插手政务,而是首先开始从两个层面调查当地的情况。
自己带着几个秘书去翻看江淮省的各类数据档案。
同时让林则徐安排一批可靠的秘书人员,在整个江淮省范围内走访。
筛选不同类型的县城、乡镇、街道,查阅当地的官吏档案文件。
如果发现同一个衙门有同姓且户籍接近的官员,都去询问和确认其关系并登记。
县级主管和佐贰官是流官,关键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当官,本来就基本不可能在任职地点形成传统的宗族和家族势力。
而且,这个级别以上的官员,相互之间有宗族、师徒、姻亲的传统关系的话,通常都是直接公开的,多半也会主动避嫌的。
反倒是县级主官以下的县衙、乡镇、街道的普通官吏,都可以在本地任职,有机会再某个地方形成牢固的地方宗族势力。
按照朱靖垣的经验,这种最基层面向普通百姓的官吏,一旦在官吏体系内部形成抱团的宗族势力,对当地的百姓的影响可能会非常恶劣。
朱靖垣这次暂时还准备去做详细的普遍普查,目前只是大概的随机取样抽查一下,看看当地的这种情况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无论寻找筛选赶到合适的衙门,还是索要和查询以及整理并确认数据,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
朱靖垣把命令安排下去,就准备继续翻看江淮省的数据了。
不过看了没一会儿,朱靖垣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自己要做这种调查,可以根据人名对应的户籍信息,去查阅对方的家庭成员信息。
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籍信息显然方便了自己藤摸瓜的抓出体系内可能存在的宗族关系团体。
如果以后自己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使用面向个人的不直接体现户籍归属地和家庭信息的通识考试合格证作为身份登记平整,反而就没办法这么做了……
所以,就算是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完全推广开了,似乎也不宜彻底废除户籍信息……
大概,这也是自己上辈子始终保留以家庭为单位的户口本的原因?
家庭户籍信息可以直观的确认一家人的亲属关系。
对普通人而言也未必是坏事。
但是,如果不废除户籍信息,如何彻底消除与生俱来的族群差异呢?
怎么避免不同城市对不同户籍归属地的人区别对待呢?
单纯的把户籍上的这项信息抹除?
朱靖垣放下手头的档案,仔细考虑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似乎只能这么做。
不过这件事情至少是五年以后,甚至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暂时也不用着急做决定。
朱靖垣暂时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继续翻看江淮布政使司的数据。
不得不说,江淮省真的是大明最富的省份,目前看来应该是没有之一的。
单纯看经济数据,江淮一个省就跟泰西主要国家不相上下了。
皇室财团、官营财团、民营厂商都有非常多的产业。
作为大明的真正腹心省份,现在从上到下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单纯的看数据,根本看不出任何问题来。
不过就算是看不出问题,单纯的翻看数据,对这个身份的情况心里有数,也是有必要的。
朱靖垣耐着性子继续翻看。
不过刚过了两天,朱靖垣还没看完相看的文件,忽然就收到了军械部的消息。
开头直接说了一个好消息:
大明航空公司、皇家飞行机器公司、军械部持续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之后,终于做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并完成了配套的新型飞机的设计和试飞验证。
然后又继续补充说,使用涡轮增压和喷水加力的活塞发动机,使用涡轮能量回收系统的活塞发动机,以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如今也都已经完成了装机试飞验证。
但是,在涡轮喷气发动机已经具有实用性的情况下,对于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研究人员却出现了一些迷茫,所以希望朱靖垣给出一些指示。
如果可以的话,李锐希望可以到应天府当面向朱靖垣汇报情况。
除了家人和在政务有关联的上下级官员,科研相关的工匠也是少数知道朱靖垣行踪的。
朱靖垣经常跟他们直接联系和交流各种设想,讨论各种问题。
就像现在这次这样。
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严肃到直接来当面讨论的程度。
可能是这次的问题格外重要,也可能是因为朱靖垣正好到了应天府。
大明本土南方的航空工业研发中心和发动机生产中心就在应天府。
朱靖垣看着这份请示,就忍不住自我感慨了起来
从安康元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了,大明的工匠终于把喷气式发动机搞出来的。
这可不是刚刚实验成功,而是“具有实用价值”了。
按照大明军械部的标准,就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已经可以直接量产装机了。
以能够能够运转起来为目标的原理验证机早几年就搞出来了。
这当然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大明的航空工业可以开始全面发展涡轮动力转向了。
不过看着消息的后半部分,朱靖垣也非常理解相关工匠的纠结。
涡轮增压和喷水加力系统,更重要的是涡轮能量回收系统,这些给传统星型活塞发动机用的马力提升技术,也在这两年才达到同样的成熟度。
朱靖垣可以想象的是,现在这些技术状态下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可能非常接近……
而且,大明的飞机从正式起飞上天,到现在总共不到十二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自己的引导下持续不断地快速更迭换代。
其中最关键的换代部分当然就是发动机了。
按照朱靖垣提出的标准,同时也是相关工匠们的判断,涡轮回收系统实用化之后,现在活塞式喷气式发动机才算是真正成熟了。
但是真正的核心工匠同样知道,朱靖垣在十年前就说过了,未来是喷气机的。
现在星型活塞发动机似乎终于成熟,但是似乎也到了淘汰的时间。
他们记得朱靖垣当初似乎就预料过类似的情况,但相关负责人现在就非常的纠结。
他们中某些人有种“这十年的活塞发动机都白折腾”了的懊恼感。
关键是,工匠群体内部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分歧,迫切的需要朱靖垣的引导。
朱靖垣觉得李锐对自己的意思似乎有点误解。
所以朱靖垣基本没有怎么犹豫,就直接让秘书回复李锐。
让他带上几个核心工匠直接来应天府,顺便把使用了最新的各类发动机的飞机都带来。
李锐马上组织了主要的负责工匠,第二天就乘坐飞机赶到了应天府。
李锐等工匠乘坐的是高档的公务专用客机,在路上飞了总共不到两个小时,李锐一行人落地之后也不至于感觉疲倦。
李锐一行人和带来的几架飞机一起,都没有去应天府的常规机场降落,而是直接去了应天府的航空实验基地。
朱靖垣也直接去了试验场,在休息室里面的窗户前,抬头看着五架北方来的飞机降落在了试验场的停机坪上。
最大的一架四发客机,就是送李锐一行人过来的公务机。
剩下四架里面,其中三架都是典型的小型单发螺旋桨飞机的形态。
最后一架却是有些特殊,机身整体上颇为圆滑,机翼有很明显的后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