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 第一四一回 截然不同看治世 游历追忆少年时

第一四一回 截然不同看治世 游历追忆少年时(1 / 1)

尽管无论萧天放还是温瑞和都给了贾兰不错的印象。 但是…… 对忠义郡王治世的理念,贾兰不太看好。 尽管没有深谈下去,但无论是萧天放还是温瑞和,他们在经济上还是那套重农抑商的古典思维。 不能否认这是一套十分缜密的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表现出其合理性,只是到了如今渐渐有些不合时宜。 虽说有着后世的见识,但贾兰从来都不会轻视古人,更不会认为重农抑商只是维护封建统治基石的老古董,商业帝国才是历史的潮流。 事实上古代的商业同样非常发达。 中土数百年来曾经许多次掌握了丝绸之路,给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这条丝路从阳关西出,走过天山南北麓,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卡拉套山脉,中亚两河,到呼罗珊,进入伊朗高原,再到西亚两河,然后到地中海东岸连接北非和小亚细亚。 这一路上不是风光迤逦,美人相伴,骑马放歌,而是数不尽的山贼马匪,各王国战乱不断,不但税赋惊人,还有性命危险。 维系丝绸之路的,是大量的驻军。 盛唐之时,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就常年驻扎五万精兵,人吃马嚼的耗费可是天文数字,这样的巨大消耗,背后如果不是一个重农的社会,怎么承受得了? 不重农,失去自耕农这个庞大的群体,赋税哪里来?兵员哪里来?汉唐功业哪里来? 后人看到的只是重农,而古人看到的却是不抑商的种种后果,一言以蔽之,财富兼并。 囤积居奇,丰年死砸粮价,做空粮价,以收购自耕农土地。荒年囤积粮食,抬高价格,让自耕农沦为农奴。 重农,其实也是一种重视生产的理念,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落后。 哪怕是被冠以全民是奸商的希伯来人,他们的羊皮卷中也认为最神圣的生活就是要躬耕。 后来的法兰西,从刚开始的重农主义最后变成只会放高利贷的帝国,不过数十年就在两次战争之中烟消云散。 便是后世,一间屋子挤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造成制造业的空心化,带来了多少的问题? 在贾兰看来,重农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抑商。 有人认为明朝商税太低,提高税率便可,然而明朝实际的商税一点也不低,真正低的唯有明太祖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才实行着二十税一的税率。此后逐年增加,到中明弘治年间朝廷已有官员指出,户部官员出理商税“往往以增课为能事,以严刻为风烈,筹算至骨,不遣馏珠。常法之外,又行巧立名色,肆意苛求,客商船只,号哭水次,见者兴怜”。 严苛的商税事实上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使得经商者每有盈利都偏向于投回土地之中,然后衍生出土地兼并的问题,再加上官吏横征暴敛,整个市场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在他看来,无论是萧天放还是温瑞和,无论嘴上多么的悲天悯人,可骨子里对底层的百姓都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姿态。 一种睥睨天下,视众生为棋子的感觉。 仿佛是一种施舍。 加上萧天放身上那股不协调的气场,所以哪怕忠义郡王和温瑞和说的再漂亮,贾兰心里多少感觉有些蹊跷,以及……不信任感。 对忠义郡王的示好,贾兰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他也不想无缘无故地给自己树敌。 抛开那仅有的一点不协调,郡王的举止气度还是很能勾起贾兰的好感的。 这是干大事的人。 其实若不是时代的发展来到了新的纪元,贾兰恐怕也会选择萧天放……前些天终于收到南边回信,很久以前贾兰派去南面打听消息的人到了濠镜,和当地贸易的佛朗机人打听了一些消息,其中就有报告说英吉利的煤矿疑似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机关来作为排水的设施。 贾兰知道,这代表蒸汽机的原型已经出现了。 虽然不知道瓦特蒸汽机什么时候出现,但新时代的帷幕已经徐徐拉开。 “留给东方的时间不多了。” 贾兰叹息。 所以,他想亲自走出去,去看看这个时代。 秦可卿眨眨眼,每每贾兰与她单独相对时,都会经常说一些让她难以理解的东西,像什么阶级、茅论、爱疯什么的……有时候听着听着也挺有趣的。 但更多时候,她都能感受到贾兰话语时内心的翻腾。 那是一种混杂着担忧、不忿和昂扬的情绪。 她默默地看着贾兰,柔声说道:“不管是什么事,我相信兰哥儿你一定能解决的。” “谢谢……”可卿温柔的语气让贾兰心中一暖,不知不觉,他对秦可卿的观感,从刚开始的戒备,然后渐渐熟悉,到如今已经是将她看作是自己极少数几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了。 “是啊,没事,都能能解决的,经过实践,慢慢解决。” 翌日,贾政院。 听完贾兰的来意,贾政表情很是吃惊,忙问道:“兰儿,我记得你之前不是说只是回南面祭祖吗?怎么忽然之间就不考了?” 贾兰作揖,恭敬回道:“禀祖父,前人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儿自认才学略有所得,但见识终究不如旁人。若是侥幸得以上榜,朝廷授官而不能胜任,岂不是上负君父恩德,下有愧于祖父的期盼。” 顿了顿,他见贾政并没有露出不喜的表情,便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函呈上:“恰好昨日拜访座师大人,聊起这事他也十分赞同,还修书一封托孙儿转呈祖父。” 贾政接过信打开,边看边点头,沉吟了一番后对贾兰道:“盛大人说的也有道理,明年不考,后年也有机会,不至于空等三年,趁这段日子游历天下交流学业增广见闻也是好的。” 说完后他就这样坐着不说话,眼里流露出有些缅怀的神色。 “想当年我与赦大哥年少时,也曾一起走马游历……” 贾政提起一段过往历史,原来家中年少出外游历原是宁荣两家数代人的惯例,从第一代宁荣二公开始,便让年满十五岁的家中子弟出外游历,期年而归。 到了二代荣国公贾代善时也是如此,让贾赦贾政两个儿子一同外游。 说了好久,感觉有些口干的贾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望着贾兰说道:“出外游历本就是贾府传统,既然兰儿你有此想法,那便去吧。” 贾兰大喜,原想着古人有训,父母在不远游,正因家中是最大的阻力,他才打起座师盛宏的主意,没想到贾政这么快就点头答应,实在是意外之喜。 虽说荣国府里贾母最大,可真正做主的,终归还是贾政,有了他的支持,接下来贾兰说服其他的人就好办多了。 果不其然,贾母听到贾政亲自说起这事,多少猜到了儿子心思的她并没有表示反对,反而勉励了贾兰几句。 反正她有凤凰蛋宝玉一个就够了。 三春听闻贾兰一去经年,一个个都流露出非常不舍的神色。 李纨、黛玉虽心中不舍,可个中缘由也是知晓甚多的,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场的最开心的莫过于贾宝玉,因为没有了贾兰这个反面例子在,贾政大魔王大约也不会集火在他身上。 然而…… 贾政嘱咐了贾兰几句,马上就掉转过来对他说:“宝玉,待兰儿出游之后,我要好好监督你的功课!” 闻言,贾宝玉登时跌坐一旁,眼睛发直。

最新小说: 快乐唱歌 生活随想随思记 萌学园之红月之谜 阿Q的精神世界 一清少年随笔 我想让爱永恒 美漫里的虚空行者 风归不渡 深度午夜 从黑袍纠察队开始诸天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