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界的七十二神殿中原本只有八个主神殿神殿,八位主神全是大道天成的古神,他们神通广大,资格老历,高高在上,地位甚至超过了三十六天宫宫主,堪比四极天的四帝。
后来新晋神祗逐渐增多,其中不乏天纵之才,又因神界所辖事务极为庞杂,神皇才新晋升四位主神,并且撤并扶冥殿,将司职教化武功的武成殿一分为二,由此,专门司职战争的战神殿便诞生了。
四位新晋主神全是后天得神格成神的新神,与大道天成的古神泾渭分明,十二主神殿便逐渐形成了两派,矛盾也由此而产生,毫无疑问,新晋神祗对古神的地位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其实矛盾由来已久,当第一个非大道天成的新神诞生以后,这种矛盾就已经开始,只不当时过对古神的影响甚微,并没有显化出来,随着新神越来越多,隐性的矛盾开始渐渐显化,四个新的主神殿诞生便成了引爆矛盾的***。
矛盾从产生到爆发,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伴随着神界对各大诸天的扩张,其间经历了很多大事件,不断有新的神祗诞生,但多数为掌握神格,获得神性的新神,而因大道天地之法则自然诞生的古神却很少,相应的,同时也有很多神祗陨落,既有古神,也有新神,此消彼长,古神的数量越来越少,新晋的新神越来越多,双方数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这种改变并非是力量、实力上的逆转,实际上古神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神皇在内的,四极天、八方帝君、十二道天、三十六天宫及七十二神殿中的绝大多数主神位,均由古神把持。
新神能司职掌控七十二神殿的都是凤毛麟角、绝代风华之辈,而能进入三十六天宫占据主神位的只有三个,其他更高级别的神职根本无法染指。
可即便如此,古神也坐不住了,因为神皇支持有能力的新神晋升高级神职,短短数万年,七十二神殿中便有一小半神殿的司掌者都换成了新神,随后又新晋升四位主神,裁撤由古神所掌控的扶冥殿,矛盾便真的难以调和了。
这并不奇怪,因为天地大道的法则在发生变化,身为古神领袖的神皇十分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某些古神的陨落并非战损,而是道法的自然消亡,所以他也在相应改变,但力度不大,因为神皇身为古神本身就有局限性,而且遭受古神实权势力的阻挠,越改压力越大,最终非但难以走下去,而且神皇自己还成了矛盾的焦点。
以神皇的雄才伟略,稍加审时度势,便深知引火上身的道理,所以略施手段退居幕后,静观大道走势,冷眼看着新旧两股势力的轮番交锋,这一切的发生一直伴随着神界四处征伐,在那个闪耀诸天世界的时代,神界的荣耀与矛盾交织,英雄与奸雄辈出。
从思想冲突,到大道法则的冲突,再到新旧势力的明争暗斗,最后都集中在权利的争夺上,能染指或者掌控神界军队的神职便成为了新的焦点,比如四极天中的北帝和东帝,十二道天中的武极阁、星宿阁,三十六天宫中的天阳宫,火炎宫,七十二神殿中的战神殿、武成殿、凌霄殿等等。
其实四极天、十二道天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神界军队,但部分归四帝直接调遣,由神皇节制,其余神兵神将皆由武极阁总览兵权,但它没有统兵资格,对外出征,靠的是战神殿和星宿阁,凭兵符调遣神兵神将。
武成殿掌握天宫外围禁卫军,而凌霄殿掌控的是神皇内卫神兵。
以上看似复杂,其实权力交错,互相牵制,星宿阁一直由古神掌控,而战神殿则不然,先后两位主神均是新神,所以说战神殿是焦点中的焦点,但不幸的是,在对外征伐中,两位主神先后陨落,‘七炎之主’便是第三位掌管战神殿的主神。
如此翻涌而出的记忆瞬间将李天畤压的喘不过气来,百万年来神界在征伐与矛盾中不断演绎,无数英雄闪耀一时,又折戟沉沙,神皇藏在幕后静观其变,从容应对,始终能勉强维持双方的平衡,直到他‘七炎之主’触犯神界天律,神皇才从幕后走到前台。
神皇亲自处置战神殿的主神,便意味着长久以来的脆弱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了,他既没有听从古神一派的呼声将‘七炎之主’立刻押赴斩神台处斩,也没有理会新神赦免战神的要求,而是将其打入‘神罚之地’,任其自生自灭,这或许又是一个妥协,也可能别有用意,总之,三任主神之后,战神殿崩解消亡了。
噗通一声,李天畤跌坐在地,一半来自南天门陡然出现的威压,另一半则是被瞬间涌来的记忆把他的心神给冲的七零八落,他终于大致明白了前世今生,却没有半分喜悦和兴奋,更多的是沮丧、压力和无边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