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梁寒郡的日记 > 不要傲慢(2024.5.10)

不要傲慢(2024.5.10)(1 / 1)

还是围绕着故乡。有敌人混进了村子,疯狂放火。大家疯狂救火。最后抓到了放火的家伙。 梦里克制不住,总会批评人。 在他们的心目中,不是前一百就没什么可说的。在世人的眼中,不是第一的人根本留不住名字。但,不是第一,就不知道追逐吗?就不厉害? 其实不必纠结这些,开始纠结,就变得不自由了。还是不说话来的好。 还有十四本书要看,感觉有点累。但是不看书我还能干什么去呢? 模型变了。以前,总是说时间很多,为了长久的利益可以牺牲短期利益。但是现在,什么是长久,什么是短期?分不出来了,我们再也没有长久了,为了保持明天的精神,今天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适可而止。成长是需要破坏的,但我们好像已经破坏不起了。 这就是现在,或者是不久的将来。即便如此,还是想办法,缓缓地进步吧。消去不必要,才能保留必要。 假设,反馈。我们的设定值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就先假设一个较为合理的设定值,先让系统跑着,在跑的过程中,逐步收集信息,再做调整。 从作家的一小部分作品里,不能看见作家的全貌。所以,想知道作家如何,还是要去看传记。但我还是建议不要太执著,人是复杂而难以理解的。 反馈在提出的时候,是为了消除偏差,但是目前来看,我们要跟踪的东西是什么,还不太清楚,所以,更多的是利用反馈而了解事物。就是,我不知道一个系统具体是怎么样的,所以,我让他跟踪一个标准信号,在跟踪的过程中使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辩识。看似是在做跟踪,做控制,做反馈,实际上是在辩识,是在认知。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是一个意思。它们的差距有点像可知与不可知。当然也不是,太过于复杂的话也可能导致不可知。不确定性可能也很简单,比如掷骰子,有点公平的意味。而复杂性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基于概率发生,那么AB发生的概率不会一样。也不是也不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交缠在一起。 不精确反馈,既不断调整的反馈要比精确反馈更加适应这个时代。 描述物体,也不再是用两个面,比如,“高了低了”,这样描述是不够用的。更加趋向于,一个模态滑动到另一个模态,这个样子,可能你说单独的某一项会变得高了低了是可以的,但在总体评价上,我们不再看单一的属性,而是更趋向于看全局。 装b是真的不好。如果你是因为高兴也没关系。就是因为你想让别人不舒服而装是真的烦,就比如说,别人和你说他饿了,你就和他说:“我吃得饱”,还说自己为了吃饱有多不容易什么的,好像别人菜就配不上吃饱一样。 总结就是,你吃饱了,你开心,没毛病,大家都为你开心。但是你非要在别人吃不饱的时候强调你吃得饱,那是什么东西啊。这时候你更应该做的不是提供一些建议或者安慰吗?虽然你没有义务安慰,但是我建议你最好也不要有非得讨人厌烦的义务。 这也就算了,前倨后恭就更加让人不舒服了。就是,捧杀加撒盐加事后献殷勤。这都是不对的。人家都不一定比你菜,只是因为人家谦虚了一下,你就觉得人家啥也不是。回过头来自己输出比不上人家,又开始夸夸夸。这都对么?这明显是弱者思维啊! 强者永远是以庇护和帮助弱者的姿态出现的。绝不该是傲慢与谬赞。我知道这一点很难做到,我回顾过去自己的做法,几乎没有一刻不是如此糟糕。别人是很容易看出这一点的,但自己总是因为不服气或者自负看不出。所以,你可以利用你很容易发现别人的不好的特点,找到以后,再画一点点心思将这个不好的点映射在自己的身上,其实就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啦。 好啦,再说反馈。之所以有智能,就是因为它在不断调整。你问它同样的问题,它不会给出同样的答案,因为它洞察到问题后面的潜在信息,既问问题的动机是什么。第一次是不知道,第二次是回答的不清楚,第三次,可能就是没事找茬或者精神出现异常。智能的一部分再与推断,即便推断的不一定准确,如果推断准确,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相当于预制)不准确,至少在时间上,也不会比不推断有什么损失(毕竟空间成本很小,时间成本较大)。 学习语言就是这样的。母语不说了,这个可能和先天,或者小时候接受东西快等等有关。说学英语,其实就是大量的背诵。你的肌肉记忆会引导你说出接下来的一些单词,即便它们不是你想要表达的那种意思,应付考试足矣。所以chatgpt也许并没有表达出它自己的想表达的东西,它也仅仅凭着它的“肌肉记忆”说出一些句子。它究竟在想什么?作为考核着而非朋友的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可能它与自己对话的时候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吧。 为了应付而表现出的特征非自我。 一切静态的不可靠性。为什么有观测就会改变事物的轨迹?观测势必会引入能量,能量降低了事物的信息熵,使不确定变得确定起来。但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不可能接受有目共睹的结果安安稳稳地到来,于是人会继续做一些事情,往系统之中继续注入大量的能量,使本来可以预测到的结果开始震荡。这个事情举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个事物的市场价波动。大体上有规律,但是在任何一个局部,明日的结果总是难以捉摸。 为什么要看不同作家的书呢?我看同一个人的书就会得到如下观点: 多本书中有很多重复的部分,不光是一个事件拿来反复使用,还有它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怎么更换的,再加之世界的多元性在一个人的眼中变得很单一。一个作家写作的关键词是“故事”,而另一个作家写作的关键词是“反馈”,那么阅读这两本书的人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后收获到的意识或者知识即便内容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会太一样。 文字是脑力扩展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微机中的储存、锁存或者缓冲,防止大量的临时信息丢失。 我们说话的时候要大胆。因为说话不是在下定义,而是在做假设。那句话说得好,要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总是觉得说话不够严谨而不说话的话,会失去很多假设的机会——真理有时就隐藏在不够准确的假设中。 如果你认为一个没有地位的人说不出什么真理,那么你并不屈从真理,你只是服从权威而已。如果你明知道一个事情是对的,而因为一个没有地位的人重复了一遍你就怀疑这事情的准确性。那么你不是渊博或者谨慎,你纯粹是在看不起。 其实你应该去喜欢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因为它们在帮助你,在实际上和形式上,都变得强大起来。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怎么选,要看他怎么做。所以调查问卷不准,直接跟踪历史比较准。哈哈,所以这些应用总是能根据你的操作来推荐服务。 发现价值的方式改变以后,定义价值的方式也改变了。 虚假多数情况下要比真实的破坏力更大,但是虚假总是很好看。 总是要选择宽恕。 每一首了不起的诗歌后面,都必然要有一个深刻的背景故事。在我们的这个不深刻的时代,诗歌难写得很呢。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可以采取其他手段。 脱离土地的可怕。如果我们一生都接触不到生长出万物的土壤,那么我们一切的思索都好像空中楼阁。那些日子不常见么?还是,怎么回事呢? 浪漫主义是时候要向现实主义转变了。但是无论怎么转,这两者是一定会有交集的。 宇宙是一个有边界的物体,但是边界是传送门,或者说,我们永远处在这片区域的中央。柏拉图立体和现在我们玩的游戏几乎是一样的呀! 拜占庭将军的问题很有意思,值得多次揣摩。首先就是知道,统一行动才不会导致兵力分散,才可以提高胜率。还有就是,部队中没有叛徒的可能性很小,每次做决策时,都要考虑有叛徒捣乱。那么统一规划,就必须确定几个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等等。但是如今的实名机制让这些家伙从明面上彻底销声匿迹了。 生活不同于作战,总是吃精神伤害,何解?暂时未知。 我的两个要写的方向,一个就是爽文,个人的修炼,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哭哭支撑。第二个就是安居乐业流,也是从危机四伏转换为世外桃源,仔细想想,两个故事可以合并,但是合起来不好写,只能先分写练笔。 天才总会被误解,庸人更是如此。 其实如果人不需要爱情,也就没必要折腾出这么多的事情了。 因为没有见过那么多风景,于是才要用仿真的手段。现在的科技真好啊!游戏让我们见识到更多。毕竟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嘛! 只有见识多了才会有灵感。 说话节奏慢一些,逻辑也慢一些,这样才可以显得亲和一些。 一想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我就害怕,但我就更害怕得是我现在还不知道那些是错误。所以,一切还来得及。可以挽回的,可以修改的,尽量弥补,不可以修改的,记住不要再犯。 临摹,不断的临摹,不知何时能逃出这个可恶的状态。这个状态下,还无法创新出什么。 本来没什么故事,但一旦开始调查,故事就出现了,人也渐渐地进入了里世界。 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美丽,每滴雨也是。 喵咪也会烦恼呐! 我也会烦恼。因为相比于真实情况,大家更喜欢对着电子表格议论纷纷。 暴雨之中,我突然觉得,此生不该有遗憾。

最新小说: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玄离活着时候的猜想 影视世界从二十不惑开始 一天一诗一故事 老郑散文诗 墨小典的随笔日记 青花梦幻集 无限神座 青龙传之穿越时空的少年二 情绪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