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九如颂 > 第三章 乌云

第三章 乌云(1 / 1)

她的这位主子,别看是个孩子,单从外表看,确实太有欺骗性了,跟个瓷娃娃似的一碰就碎,其实却不然。 只是主子出门喜欢轻车简行,这次就带了三十几个侍卫,早上又有十几个跟着乐水和千年去了马坳村。 驻守西山行宫的禁军倒有上千人,但他们久未换防,平时又不见有什么训练,若今日真有什么危险,靠他们怕是挡不住的。 “公主,这里离西山卫不远。”千月提议道,“不如我们派人向西山卫求援。” 周九如道:“我既能感知到杀气,说明刺客已经在行宫周围了。此时出去,若是打草惊蛇,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何况,西山卫隶属京都大营,京都大营的职责是拱卫帝都,负责建邺城周边的安全。若无圣旨和兵符,擅自调动兵马者,将以谋逆论处。” 千月听了,目露失望。 “不过,也可事急从权。” 周九如又道:“若是驻地周围有重大事件发生,危及百姓,卫所指挥使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像剿匪、救灾之类的都可以先斩后奏。” “但是现在……”她摊手道,“我们这,有事情发生吗?” 千月摇了摇头,原本心中的那丝侥幸,也彻底消失了:“那怎么办?行宫的禁军战斗力堪忧,我们总不能这样坐以待毙?” “你性子也太急了。”周九如看着她,平静地道:“对方显然对我们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才会用计调走我身边的侍卫。 而我们呢?连对方是什么来路?有多少人马都不清楚,这个时候一动倒不如一静。” 说罢,抬颌向千月示意了下多宝格,便转眼望向窗外,透过镶着玻璃的窗户,盯着外面那片青翠挺拔的竹林,神思莫名。 千月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不由神情恍然,揪紧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她怎么忘了这事,竹风阁,顾名思义因周围都是郁郁苍苍的竹子而得名。 公主这次药浴,原本是要去万佛寺,走到半路,又折回西山行宫。原因就在这片竹林,比起人来人往的万佛寺更为幽静安全。 她从多宝格取下一只香匣,打开后,用银镊子夹了两小粒香丸,放入和田青玉雕的双耳莲花香炉里。 香炉像一朵半开的莲花,花瓣片片向上,自然往中间聚拢。丝丝缕缕的清香从花蕊中溢出,提神醒脑,却又莫名的让人心静。 “除了这竹林阵,对方肯定不知道,我们还有天真和天行两位高手隐在暗处。”千月庆幸地道。 “你不算高手吗?”周九如打趣她,“听说咱们的千月姑娘,用毒之术出神入化,随手这么一挥,那可是以一挡百啊!” “以一挡百,那是乐水姐姐,婢子可没那大能耐。”千月小声嘀咕道。 一道响雷炸在耳边,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空,转瞬间暗了下来。周九如靠在隐枕上,揉揉眉心。 千月蹭的跳了起来,瞪圆了眼睛,道:“怎么连老天都变了?”她双手合十,不停地祈祷,“上天保佑!上天保佑!保佑我们公主今日也能逢凶化吉!” 见她这样,周九如颇感意外:“从小到大,我不知被人行刺过多少次?你也没像今日这般祈求上天?” “自打我们离开了西北进了京,您已经有五年……”千月声音渐低,“没有被人行刺了。” “是吗?安稳了这么久?”周九如面色一冷,睫羽如蝴蝶翅膀般颤抖,两眉中间那颗水滴形的朱砂痣,像似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垂垂欲落。 生气了也这么可爱,千月一时竟看呆了。 “傻站着干吗?赶紧布防去。”周九如催她。 瞥了眼墙角的滴漏,千月急匆匆地出了门。 石榴花瓣随风四处零落,几片残红被大风裹挟着,直接拍打在窗棂上。一道银白的闪电随之落下,划过乌云覆盖的天空。 没等她迈下石阶,便看到太初宫的侍卫统领木森,沿着抄手游廊,大步奔了过来。 她心里顿时一松,高兴地挥手道:“四木,你怎么来了?” 木森冷着脸,这会也没功夫跟她计较,称呼方面的问题。 疾步进屋,向周九如见了礼,旋即掏出一封信,毕恭毕敬地呈上:“太子殿下给您的信。” 周九如接过,未及看完,脸色骤然大变。 她捏着薄薄的信纸,逐字逐句地又看了一遍,这才抬眼问道:“消息属实吗?” “属实。”木森赶紧应道,“燕魂卫接到消息,便一路跟踪,临了,却在来建邺城的州府边上跟丢了。” 千月站在一旁越听越糊涂,上前问道:“公主,发生了什么事?” 周九如晃了晃手中的信纸:“说是前几天,东州贸易坊的伽蓝与几个扶桑武士装扮成茶商,在明州港偷渡上了岸。” 中原自大燕圣祖皇帝崩,便陷入了内乱,燕太子在燕魂卫的保护下北迁幽州。 乱世出英雄,镇守北地的武将,见太子偏居一隅,既不建邦立国,也不平定中原,便开始蠢蠢欲动。 燕一带着燕魂卫,协助当时的幽州总督,平定边关叛乱,重筑北疆防线,又担心西洋和东洋那边的海岛国,趁势入侵中原。 便着令水师,遵奉大燕圣祖皇帝的遗诏‘禁海’。 部分水师并未上岸,一直隐于东海各岛,伽蓝与扶桑武士的动向,便是他们通报给燕魂卫的。 只是现下,海禁未开,伽蓝与扶桑武士却跑到了家门口,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东州的船,根本进不了明州港,大秦有船的也就那几大世家。”千月问道,“谁那么大胆,敢把伽蓝一行人带上岸?” 木森像根柱子似的立在一旁,默不作声。 周九如道:“是我叔外祖家的船。” “什么?”千月既惊且怒,“这怎么可能?” 承恩侯孟檀虽有些拎不清,但他的夫人裴氏却很会审时度势。这两年,裴氏的娘家侄子——吏部尚书裴烨,与建元帝明争暗斗,已成水火之势。 她便以礼佛为由,深居简出。

最新小说: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 汤府三小姐 禅城医女 夫君入伍后她开厂致富了 九歌微澜 卷王女帝她又强又飒 良田宝地 青丝白发度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