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九如颂 > 第三十三章 逾礼

第三十三章 逾礼(1 / 1)

接到信后,唐老太太泪流满面,像完成了某种心愿似的,拉紧的弦一下子松了,身体彻底地垮了下来,连正常的行走都困难。 便选了一处偏僻安静的院子,卧床静养,全然不闻外界之事。 杜家其实在上一代就分了家,因人丁单薄,三房人仍然住在一块。 夏氏再嫁,唐老太太病重卧床,二房的庶务自然就由大房的杜缜打理,管家之权却被三房杨老太太抢着接管了。 杜缜的夫人出生琅琊王氏,昔日的顶级门阀,即便在朝代变迁中家族没落了,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那一身的雍容气度,亦然不是其他世家姑娘能够媲美的。 杜宁月若是有她教养长大,想必也不会凡事都看人脸色,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有些事情你想的再好,实际却不能如愿。 卢二郎举荐杜缜去了西北,跟着当时还是西宁王的周宸办差。而王氏也夫唱妇随,一家子同去了西北定居。 走之前,王氏是打算把杜宁月也带上,但杜宁月听了三房杨老太太的挑唆,怎么都不愿意跟她走。 王氏只好作罢。 周宸平定天下后,杜缜任了礼部尚书,又一直久居建邺城。 金州城里,杜府的内外大小事务,全都有三房的夫妻俩打理。 大秦建元二年,五月初,唐老太太离世。 夏氏跟杜缜夫妻俩一起回金州奔丧,在姨母的灵堂竟然没有看到女儿杜宁月,夏氏便向长子杜文全问起。 杜文全在母亲改嫁后,就由舅父夏荣接去了夏府照顾,偶尔回府,也是向祖母请了安,就回书院,很少过问府中之事。 杨老太太告诉他,妹妹因祖母过世悲伤过度,守灵时又染了风寒,现在起不了床,正在静养。 他也没有多问,身为二房唯一的男丁,他要帮忙操办祖母的身后事,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夏氏可不像儿子那么天真,姨母的灵前,守着的竟没有一个熟识的奴仆。 她离开杜府,满打满算不过六年的时间,杨老太太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服侍姨母的老人都打发了。 毕竟是在门阀里摸滚打爬过的女人,她很清楚内宅里的门道,稍微用了点手段,很快就得知了消息。 说是服侍过二房唐老太太的奴仆都被关了起来,理由是那些奴仆偷奸耍滑,没有尽心照顾好老太太,致使老太太病情加重,骤然离世。 待老太太的丧事办完之后,便要处置他们。 夏氏不禁心生疑虑,姨母卧床多年,身体早已是油尽灯枯之象,拿这个理由处置二房的奴仆,杨老太太想干什么? 肯定有她不知道的原因。 经过一番细细的打听,终于弄清了原委,竟然与女儿有关。 有老仆向唐老太太禀报,说是三房的郎君与他们二房的姑娘,两人相处的样子过于亲密,一点也不像隔房的叔叔与侄女。 老太太吓了一跳,赶紧派人把孙女叫来跟前,细细盘问。 杜宁月年幼懵懂,唐老太太与她说起杜缇,她眉目含笑,双颊生晕,完全一副情窦初开的模样,而不自知。 唐老太太很是难过,这些年她只顾着静养,却疏乎了对孙女的教导。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她以侍疾为借口留下了杜宁月,准备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她这个一天有一多半时间都在昏睡,一只脚已经踏进棺材里的老人,突然间要亲自教养孙女,这动静闹得实在是有些大,杜三老爷不放心,便前去二房问了问。 饶是杜三老爷精明似狐,把能想到的由头都猜了个遍,也没猜出此番二房的动静,竟与自己的儿子有关。 叔叔与侄女行为举止过于亲密,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同宗同室的,一旦传出逾礼的名声,他们杜家可就完了。 不能让这两人再待在一个府里了。 正好前两天,京城长房杜缜来信,想让杜缇去京城读书。京城乃人才汇集之地,提前过去多参加一些文会,对儿子之后的科举也是大有助益的。 杨老太太却不肯,她求神拜佛到了二十八岁,才有了杜缇这个心尖尖,总觉得儿子还小,不能离了她的眼。 这次,杜三老爷直接向她说明了原因。 “这个丧门星。”杨老太太大怒,当即吩咐管家把杜宁月关起来,准备送到郊外的庵堂。 如此糟践她的孙女,唐老太太知晓后,拖着病体到三房找杨老太太理论,结果自己被气晕了过去,当夜,便病情加重离世了。 气死寡嫂,这事要是传了出去,杨老太太就算不被休,余生也只能待在庵堂里了。 不愧是掌家的太太,当下就把二房知情的老仆全部关了起来,准备在唐氏的丧事办完之后,找个为主子尽忠的理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人都打发了。 只是她机关算尽,就是没料到,夏氏再嫁成为卢氏妇,还能亲自回金州送丧。 没等她反应过来做遮掩,夏氏已在柴房里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心痛愤恨之余,不顾规矩冲进了杜家的祠堂。 既然杜家作践她跟杜纯的女儿,那就是没把杜纯当作杜家二房的继嗣人,如此,她便去祠堂把杜纯的牌位给砸了。 要不是杜缜夫妻得知消息赶过来的快,那是真要出大事了。 在杜三老爷和杜缇的求情下,杨老太太虽没被休,却逃不了进庵堂的命运。 夏氏守到唐老太太五七过后,就把属于二房的产业,全部收回整理好,分成两份,给了杜文全和杜宁月。 再把知道内情的一些仆人,好好的安置了起来,遂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建邺城。 杜文全乃是杜家二房的长孙,自是住进杜缜的尚书府,杜宁月便被夏氏直接带回了卢府。 对外就说,是上了卢氏族谱的,这些年一直留在金州,代母亲在祖母跟前尽孝。直到祖母离世,守完五七,方才回到母亲身边。 …… 乐水道:“夏氏真的很聪明,为女儿搏了个‘至孝’的好名声。有了这样的名声,杜宁月何愁以后的婚事。” 千年也随声附和:“的确是聪明,就算东窗事发,也有说辞,毕竟不同宗了。” 千月却不解:“夏氏既有这个想法,那她当初再嫁,为何不带女儿同去鲁地?齐州卢氏,家大业大,既然愿意求娶寡妇,也不在意多养一个小姑娘吧。” 乐水道:“据查,夏氏当初是打算把杜三姑娘带走的,卢二郎主也愿意。 可杜家三房的杨老太太却不同意,说什么杜家虽不如卢家乃诗礼传承的百年世家,却也是金州城有些头脸的人家,怎么也不能把杜家的孩子养到外姓人家里去。” “这话,你们信吗?” 周九如眸色沉冷,漫声道:“她这个隔房长辈,跳出来多管闲事,可不是为了杜家的脸面,而是盯上了二房的家业。” 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听外祖母讲过,唐老太太陪嫁丰厚,夏氏虽然父母双亡,夏家却是金州当地的富户,所以夏氏再嫁,才有那么多的嫁妆。 三房的杨老太太,闺名杨九儿,家里有五个阿兄,三个姐姐,临着她这个幼女,根本没嫁妆傍身。 “杨老太太确实贪婪。” 乐水说道:“二房的田庄铺子,自从杜缜去了西北,就由杜三老爷接管,多少收益,唐老太太也没精力过问。 这杨老太太瞒下收益也就算了,还把唐老太太指明要留给杜宁月做嫁妆的首饰铺子,厚颜转到了自己的名下。”

最新小说: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 汤府三小姐 禅城医女 夫君入伍后她开厂致富了 九歌微澜 卷王女帝她又强又飒 良田宝地 青丝白发度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