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九如颂 > 第三十七章 侯府

第三十七章 侯府(1 / 1)

“让我们府里的姑娘去选秀?”老三孟光峻最先跳了起来,“父亲莫不是老糊涂了?” 自从两年前,母亲以礼佛为借口避着不见父亲,父亲身边少了人提点,行事便越来越没个章法。 见父亲梗着脖子瞪他,他愈发地生气,也懒得跟这个不着调的父亲多费口舌。 转而看向对面的孟光峰,说道:“大兄,孟家乃诗礼之家,靠的是书香传世!既有皇后娘娘位居中宫,我们宗房万万不可再送女郎入宫。 否则,便是上赶着给孟家招祸。” 大概是身为长子比较劳心思的缘故,孟世子年近不惑,两鬓却已泛白,灯光之下更加的显眼。 瘦削的脸,也满是疲惫之色,唯有那双狐狸眼,不大却炯亮有神。 他睃了眼上座的父亲,心道:难怪三弟生这么大的气,孟家身为外戚,行事一向低调。 父亲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还大张旗鼓地叫上他们兄弟三个商议。八成是昨天,阿烨表兄借送画之际,又对他说了些什么,煽动了他。 得打消父亲为孟氏争太子妃的想法,不然,真如三弟所说,上赶着给孟家招祸。 老二孟光嵘见大兄不吱声,便接过话说道:“三弟说得对,我们孟家有皇后位居中宫,这太子妃,就不要再去……” ‘掺和’两字还没出口,便骤然停止。 只见承恩侯拿起书案上的青瓷茶盏,朝着他和三弟坐的方向掷了过来,茶盏由远及近,慌忙间,三弟随手一挡,整杯茶全倒在了他身上。 妻子徐氏新做的绯色道袍,前摆湿了一大块。 孟光嵘郁闷的起身,抖落了前摆的茶叶,语气不满地嘀咕道:“父亲也真是的,是三弟说你老糊涂了,又不是我,你干吗往我身上招呼,坏了我的这身新袍子。” 一见老二这副没正形的样子,承恩侯黑瘦的脸上那双小而狭长的眼睛,就愈发的难看了。 “我还不是为了我们宗房,‘承恩侯’之爵乃圣上恩赐皇后母族,照例三代而终。 你大兄身为侯府世子,在礼部任了三年多的五品郎中,也不见挪挪位置,你荫封得了个翰林院五经博士,除了偶尔去国子监讲讲四书五经,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说着,又狠狠地瞪了孟光嵘两眼,自以为是地说道:“倘若太子妃出自我们长房嫡系,爵位便可多传三代,再恩封,那就是世袭罔替。” 孟光嵘眉宇间闪过一丝戾气,难怪三弟说他老糊涂了。拿孟家的女儿来换爵位,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简直是要气死个人了。 他强忍着怒气,问道:“父亲,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爱操心了?既然觉得我这个五经博士没什么前途,烦请您老把族中的庶务接去,我保证三年之内混个六科给事中,再三年入都察院。” 语罢,人向后一靠,胳膊肘搭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晃着腿,“父亲觉得怎么样啊?” 见承恩侯气得小眼睛都快瞪圆了。 他又接着道,“孟氏长房一门两爵,这在大秦的世族门阀中可是独树一帜的。何况,三弟今年刚擢升了工部侍郎。 如今的孟氏怎么看,都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势。” “怎么这一切,到了父亲的嘴里……都变得狗屁不是了?” “像您老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都能当上侯爷,何必管爵位传承几代?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逆子,你这个逆子。”承恩侯兴冲冲的想当一回大家长,做一件有利于家族百年大计的好事。 没想到,先被三儿子指着鼻子骂老糊涂了,再被二儿子毫不客气的一番挖苦讽刺,顿时气得浑身气血翻腾! 一怒之下,他掀了书案上的书籍画册,指着孟光嵘,气急败坏地道:“别怪老子没提醒你,你三弟迟早要过继给那边当儿子,他再有出息,荣耀的也是庶长房,跟我们嫡支没多大关系。” “父亲,慎言。”孟世子差点就要给这个不着调的父亲跪下了。他见三弟眼里满满的厌憎之色,却又右手握拳,克制着自己的怒意,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比三弟年长六岁,所以很多事都记得很清楚。 母亲怀三弟时,心心念念的希望是个女儿,临产时又整整痛了两天两夜,差点失了性命。 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身体的伤痛,母亲认为三弟命硬,不满百日,便把三弟迁出了内院。 身为孟氏嫡子在外院,虽不至于受虐待,但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和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在仆人的眼里,那待遇是不一样的。 孟氏嫡支子弟,都是四岁开蒙,唯有三弟长到六岁才开蒙。半年后,仍结结巴巴的背不全一篇千字文。 母亲一怒之下,命人把三弟送到了泰安东岳书院,托于伯父伯母照管。 伯父伯母无子,母亲的用意,不言而喻。 不曾想,与三弟同吃同住一起长大的师兄竟做了皇帝,堂姐做了皇后。 眼见着,三弟官运亨通,越来越有出息,精于算计的母亲,便不再提过继之事。 父亲这话说出来,不亚于在三弟的伤口上撒盐。 孟世子拧眉思索了一番,觉得就当前的时局,有必要与父亲好好的说道说道,免得他一意孤行,把孟氏陷于麻烦的漩涡。 行刺公主殿下的刺客,至今仍逍遥法外,他们孟氏必须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深吸了两口气,待心绪逐渐平静下来,他看向承恩侯,温言劝道:“父亲,孟家能够传承两百余载,靠的不是裙带关系,而是诗书礼仪! 我们孟家若真送了女郎去参选太子妃,不说其他的门阀世家,会不会忧惧孟氏风头太过,联合起来打压? 便是太子殿下,也会疑心孟氏送女入宫,是不是想控制宫闱,掌控皇权?” “身为外戚,圣眷越浓,责任与猜疑便会越大,除了谨言慎行。”他道:“我们更应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忧患意识。” “有一日倘或真应了那句‘盛筵必散’的俗语,这也是时运如此,与孟氏女郎做不做太子妃,没多大关系。”

最新小说: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 汤府三小姐 禅城医女 夫君入伍后她开厂致富了 九歌微澜 卷王女帝她又强又飒 良田宝地 青丝白发度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