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武侠仙侠 > 砍不平 > 第七十三章古代伙食

第七十三章古代伙食(1 / 1)

王法知道自己的内心有些腹黑,但是在这个大乱将至的皇权王朝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自己循规蹈矩,做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么在天下大变的时候自己死的会很惨! 收拾好心情之后,王法回到府邸就开始忙碌起来。之前王法安排当过兵的张寇负责佃户的军事训练事宜,并且伙食都是顿顿有肉的标准。 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夏有诸多关于军粮重要性的警句。无论何时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装备行军作战。饿着肚子或者营养不良的士兵是无法披甲作战的。 古代打仗粮草是一支军队命脉所在,如果断粮极有可能面临着士气大减甚至哗变的可能! 军粮自古以来就在战争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曾经左右重要战役的结果(官渡),也曾定义世界线的走向(巨鹿),它能折射出所处世代的精神风貌,也代表过文明的兴衰荣辱,并足以在今天化身为历史的切面,帮助我们审视波澜壮阔的悠久过往。 那些花样繁多的菜肴都是富裕及贵族家庭的专利,普通士兵是根本不会享受不到的,军营里的伙食就是两个字单调乏味。 多亏了古装电视剧的艺术塑造,不少人对古代军队的伙食状况抱有十分乐观地态度——虽不至于花样丰富,但起码干粮不愁,偶尔还能有点荤腥。但事实情况却远比这凄惨的多——不仅没啥能挑的,甚至连块干的都吃不上。 华夏古代军队饮食总体来说是简陋,粗糙,仅仅是果腹水平。 但即使是这种惨淡的饭食,受限于当时的后勤投送能力,也无法做到持续稳定的供应。 忍饥挨饿还要大动力气,这严酷的现实常常让古代战场在陷入消耗战后,变为常人目不忍视的人间炼狱。 不论是被围困的孤城还是与大部队失散的孤军,都会在储备耗尽后陷入“能吃啥吃啥”的状态,野果、野兽、军马、沿途的居民,甚至共伍的同袍最终都会在饿昏了的部队眼里变成食物! 漫长的保质期,是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的,吃饱就行。 现代中餐常用的蔬菜与调料大部分都是舶来品,辣椒、土豆、菠菜、番茄、洋葱等时蔬,此时不是尚未大面积引种就是还在老家的地头上野蛮生长。 设备的缺憾与运输的限制封死了旧时代军队享受煎炒烹炸的所有途径,让大酱、醋布、粗盐块成为在军粮中凝结近千年的“吃货智慧”。 酱在华夏已经有至少4000年历史,周天子的食谱就包括“酱用百有二十瓮之多”的记载。 盐是人体力量来源,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所以咸盐也是军队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吃肉,对于古代军队就又是个难以启齿的隐痛了。抛开农业帝国的畜牧量不谈,动辄6位数的参战人数也不允许华夏古时的军队像罗马军团一样随军带着大群牲畜当粮库。 尽管也有用金华火腿犒劳将士的历史案例,但受制于长途保鲜技术与军队人数,加上耕牛一直作为重要的畜力被法律保护,摄入动物蛋白即使对高级军官来说也算一件难事,也让“八百里分麾下炙”这种分食烤肉的情景成为了辛弃疾一生难忘的从军记忆。 其实战斗力好的部队,一定伙食数量和质量很好。战斗力差的部队,伙食无论质量还是数量,肯定都很凄惨。中原王朝军队一般在建立初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时,可以足量甚至精锐部队可以发双份口粮时,战斗力就很突出。 到了王朝末期,政府腐败,灾荒连连时,军队伙食一落千丈,士兵面有菜色,食不果腹。拉弓拉不动,行军走不动,披甲披不动,挥舞刀矛挥不动时,就会发生各种被敌军以少胜多,兵溃如山倒,王朝覆灭的种种事情了。 对于皇权专制时代的统治者来说,军粮的花色与口味当然不是他们的兴趣点,经济、实用且易于保存才是这帮肉食者真正关注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视察,接受训练的青壮年从原来的面黄肌瘦瘦骨嶙峋变成了肌肉虬扎的猛男,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胆气十足,颇有精锐之师的气势! 王法看着下面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队列,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炽热的目光,对自己充满了崇拜,感恩戴德对自己忠诚无比,让干啥就干啥,甚至扯旗起义都可以! “真是一群老实朴素的人啊!稍微对他们好一点就会对自己掏心掏肺,甚至卖命都可以!” 王法不由得感叹,可惜历代王朝统治者不珍惜百姓,待百姓如牛马,索求无度,贪得无厌,最终导致官逼民反,改朝换代! 视察完之后王法内心信心十足,之前王法还有所顾虑,毕竟聚众起义的风险很大,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很少能成功,领导者随时都会掉脑袋!

最新小说: 人在大商,持刀斩天 倚马莫凭栏 江湖听风录 三侠五义之水龙吟 双生初雪 从吞噬开始投资诸天 魔神剑缘 终极白嫖系统 程柯传 雪上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