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贤人,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 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贾南风于是命太医令程据带毒药,矫诏命黄门孙虑前去毒杀司马遹,但司马遹不肯服食,孙虑最终以药杵将司马遹杀害。这个举动成了赵王司马伦讨伐贾南风的借口。 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废帝自立,其他的司马藩王不干了,都是一个爸爸生的,凭什么你能废帝自立啊,于是战火烧遍了全国。 这些藩王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为了皇帝这个宝座打得是头破血流,人仰马翻!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至暗时刻-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可以说完全是皇后贾南风一手引发的,但是皇帝司马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就是在女权盛行的现代,出去也是难免会被人笑话,更何况在大男子主义的古代,一个能被老婆完全控制的皇帝,那更是奇货可居,谁不想取贾南风而代之,或废帝自立也好,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 司马衷也许不是白痴,但是可以肯定其绝对不适合做皇帝,那么晋武帝司马炎在明知儿子智力愚笨的情况下还坚持将其作为储君,就很有问题了。 八王之乱是皇族内乱,在以前也不是没有过皇族内乱,像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但这次八王之乱带来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渊,以致于动摇了传承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八王之乱带来的后果就是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绝对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原北方汉族的至暗时刻,没有之一,就连史学家都不忍提起这段黑暗的历史,现代教学更是为了民族团结将其轻轻带过,但是我觉得身为一名汉人,你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若非冉闵颁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组织起汉人大规模的反击,五胡乱华也许就要成为五胡灭华! 早在曹魏统治时期,由于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中央和地方官府财政锐减,农业废弛。因此朝廷便推出了“移民实边”政策,把北方边塞以外的胡人迁入内地。 早期迁入的胡人大多是用来充实佃农和劳役,大多归附在汉人地主名下。除了曹魏以外,蜀汉在北伐期间征募了大批羌族、氐族士兵;而东吴在镇压山越期间,也掳掠了大量的山越人作为劳动力。 如果西晋在统一之后能够保持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些胡人的命运就是变成普通的汉族农民。 但是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等到各自的本钱都差不多耗完了,东海王司马越和成都王司马颖就开始各自招引不同的胡族帮自己打仗。比如后来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就属于这一类人,他一开始加入的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队伍。还有的藩王则直接联络塞外的胡人豪强,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入关助战,比如南匈奴单于、后来建立汉国的刘渊,他早年就接受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册封,八王之乱期间受司马颖邀请南下参战,最后官至冠军将军。 这些胡人一开始对司马氏的底细也搞不清楚,本来是抱着当雇佣军的心思来收钱干活的。来了一看才发现,司马氏皇族已经把中原一带破坏的不像样子了,没有什么成型的政治势力能够掌控局势了。 于是这些雇佣军就开始反客为主了,依靠武力驱逐汉族官员,自己建立了政权,第一个便是刘渊建立的汉国(后改为前赵)。而胡人一般不懂治国,一些较大的胡人政权很快就在大大小小的争斗中分崩离析,于是就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杀王公士民十万余人。 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被杀死,司马邺于长安即皇帝位,改元建兴。 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318年初,晋愍帝被杀死。 建兴五年(317年)4月6日,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尚未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中原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移事件。此次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晋愍帝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才于4月26日即皇帝位,改元太兴。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于是他重用了王导。 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