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西北的高俅将作战权直接就放给了童贯和下面的将领,自己则开启了基建狂魔模式,在西北开办大量的水泥作坊,就地取材修建坞堡。 高俅这一手,西夏人很熟悉,以前的宋人也经常这么干,只是没有高俅这般规模大而已,但是你高俅是不是有点不把我西夏放在眼里啊?难道我就任由你这般干吗? 但是西夏人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这些计谋自己也用了,但是宋人却像是有千里眼顺风耳一般,总能及时地堵住自己,八次偷袭下来,不但折损了几万人马,就是坞堡的边都没有摸到。 如果哈桑此时在军中,就能知道天上飘着的小黑点就是宋人的飞天神器热气球了,可惜哈桑由于欠下大辽萧大王的高额债务,被一口气憋在心里没处撒的党项贵族们撕成了碎片。 夏人是百思不得其解,宋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行踪的?为何总能准确地堵住自己的主力? 夏人疑神疑鬼,对内部展开了大调查,不但收效甚微,反而使得军中的汉人将领心生不满。 眼看着宋人以两天一个坞堡的速度缓缓推进,一步步地蚕食自己的地盘,而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步步地后退,夏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绷到了极限。 宋人也没闲着,轻骑四出,犹如蝗虫一般在夏人境内肆虐,将以前夏人在宋境干过的事一件不拉都干了个遍,不断地在挑战夏人的极限。 崇宁三年四月,西夏国主李乾顺如愿地娶到了大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这代表了西夏李姓重获大辽皇帝的信任,西夏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党项贵族们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有了辽人的支持,李乾顺再也无法忍受宋人的蚕食战术,封勇武多谋的庶弟察哥为晋王,并让他掌握兵权,集结了五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向了高俅,誓要将宋人赶出国境。 西夏在鼎盛时期,人口总数也没有超过三百万,五十万的军队可以说是西夏的极限了,这是夏人赌上国运的一战! 李乾顺坐镇中兴府,只留下了少量的侍卫军,将手中的三大王牌尽数交给了察哥。 铁鹞子,又作铁鹞军。西夏党项平夏部骑兵。总数三千,分十队,皆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骑良马,着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可以驰骋在平原旷野。作战时,多使之奔袭冲击。大安九年(北宋元丰五年,1082)与宋军交战于永乐城,即以之率先渡河进击,后以大军继进,大败宋军,活跃在历次与赵宋的战争中,令宋人闻风丧胆! 步跋子,由党项羌各部落中征选的精壮组成。因这些部落多居山间,经常上山下坡,出入溪涧,故兵士皆具有耐寒暑,忍饥渴,轻足善走,逾高超远之特点。战时,由各自的部落首领统率,行动快速敏捷,作战勇猛强悍,尤善登山踞险,击刺掩袭,故谓之“步跋子”。 步跋子作为西夏的山地步兵,广泛活跃于溪涧、山谷等高低起伏不平不利于骑兵机动的特定区域。在这些作战区域内,他们机动性极高,可以快速腾挪于战场各处。以横山羌人为主力的步跋子,耐力相比于同时期的汉人更强,抗寒能力更佳,所以他们可以在这些区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在宋仁宗年间爆发的好水川、三川口和定川寨战役中,当宋朝军队因为情势所逼,被迫于山谷间作战的时候,步跋子一战成名。被围于山谷之间的宋军在结成军阵自保的情况下,步跋子大量集结在高处,以携带的强弓劲弩,向下射击宋军,造成了宋军部队的大量伤亡。在步跋子的弓箭骚扰之下,西夏军队以铁鹞子冲锋,彻底冲散了宋军的军阵。 泼喜军,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骑射兵种,数量不详,据说只有二百骑,不过这里的骑不是马,而是骆驼! 泼喜军是一支骆驼背上的劲旅,骆驼背上的小型抛石机——旋风炮让他们的所有敌人都感觉到了恐惧。“纵石如拳”是宋史对泼喜军的注解。 泼喜军所发射出的石弹在呼啸的风声中能够击碎一切阻碍。无论是皮甲、环甲还是板甲,在泼喜军密集如雨的石弹下,都化作了飞灰。 察哥在李乾顺风雨飘渺之际,始终保持了最大的忠诚,如今被李乾顺委以重任,掌管西夏兵马,发誓要活捉高俅献于夏主! 夏人倾巢而出,西北将领得到消息后,激动地浑身发抖,“建功立业,就在今朝!”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严重缺马的宋军而言,最害怕的是打运动战,很容易被拥有高速机动性的夏军抓住战机,各个击破! 如今有了高俅的修坞堡战术,逼得夏军主动出击,而己方又因为有了热气球和望远镜,根本就不怕夏军的偷袭,占据地形,以逸待劳,这样的仗若还是打不赢,简直就是那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主帅高俅还是老样子,怎么打,你们和童监军商量着来,打赢了请功,打输了你们自己把锅背下来,别连累我就行! 童贯有把柄被高俅拿捏住了,不得不承担起指挥作战的责任,不过对于童贯而言,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能打赢,自己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站到义父李宪的高度了,成为赵宋武装太监第二人,这是童贯的梦想! 童贯和种师极、刘仲武等将领商议,饭要一口口地吃,越是这种大战越是急不得,以弱示敌,将夏人主力一步步引进包围圈,利用察哥的特殊身份,逼得夏人不得不救,围点打援,消灭夏人有生力量! 察哥虽然是庶弟,但是深受西夏国主李乾顺信任,不然也不会将西夏兵马都交给了察哥,所以只要能将察哥引入包围圈,那么西夏诸军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营救,一旦察哥被宋人俘获,哪个将领能承受得住李乾顺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