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墨小典的随笔日记 > 癸丑日·乌龙和茉莉

癸丑日·乌龙和茉莉(1 / 1)

一场好觉,无梦安眠。 星期三中午我就没回去过,因为这该死的课程安排。 但困意如潮水般涌来是挡不住的,我只好在教室的课桌上伏台休憩。 于真实不虚的虚无中睡去又复苏,人类在闭上双眼后看到的色彩真的只是黑暗吗?究竟是什么阻断了我们去进一步感知这个多彩的世界? 但至少我这个午觉就睡得很舒畅,至少在那无梦的虚空中我不曾意识到漫流的口水和睡姿不端导致的轻微偏头痛。 是上线或是换号?是睡醒或是重生? · 其一 又一次地,我开始怀疑和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显然我不是一个绝对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显然我同时也不是一个信奉任何超宇宙客观实体存在论的宗教主义者。 如果阿撒托斯真的存在,如果整个宇宙和世界是某个超宇宙客观实体存在的梦,那这个存在一定是人而非神。 哪怕祂是天,是老天爷,那祂也先是老爷而后是天。 当然也可能是贼老天,这种可能性更大一点,因为人类的存在与延续似乎注定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剥削和利用,在利益驱动下势必会对这所谓的天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从人类在进化道路上懂得把锋利的石块绑在木头上的那一天开始,一切都变得无可挽回了,人类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懂得将体外之物加工后用于己身的存在,人类在这一刻起打破了基因束缚于所有动植物生命体存在上的最大禁忌;智慧便诞生了。 一般的小动物们也是聪明的,它们懂得在观察模仿的学习下应用人类的造物,比如马桶、沙盆和自助进食器,在B站上甚至有边牧知道如何与人类打麻将(关键还打赢了,关键还是杠上开花自摸胡,就离谱)。 但到底是谁教会了人类该如何用绳子把锋利的石锥绑到木头上做出石器时代的长矛的啊?到底是谁在公元前三千年的贾湖湖畔制造出第一枚精致的骨笛的啊? 创造性究竟从何而来?创造性是否可能在小猫小狗身上发现?人类真的是猿猴在第三次冰河世纪末期自然而然进化而来的、纯粹自然产物且并非任何非自然因素的干预吗? 至少当今科学界公认理应如此,正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创世论一般,公认地理应如此。 汉妃曾在YM第一集里说过,乌合之众享有无知的权利,因为知识本身代表着禁忌、谎言、猜忌、阴谋和污染,无知则能让人们在蒙昧中尽享尊严、自信与纯粹。 · 其二 好久没一起唱歌了。 来唱首歌吧,大家。 【那一年的,雪花飘飘,梅花开枝头;】 “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 (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 ·——只想与你,云雨一曲,再醉一回! 【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 (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 ·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 “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 (乓!) “爱恨就~在~一~瞬~间~——” “举杯对~月~情~似~天~~~~~” 【爱?恨!两…茫…茫~——】 (问~君!何~时——恋~~~~~) ·菊花台·倒·影·明·月· ·谁知吾·爱·心·中·寒· (醉~在~!君~王~怀~~——) “梦~回~大!唐!爱·……” · 其三 歌是好歌,曲是好曲。 酒是好酒,可我不喝。 时至今日,我依旧无法从喝酒这一动作中获取到任何令人愉悦的享受。 炼金术酒吧里的那两杯除外,但说实话,黄油啤酒和亚历山大与其说是鸡尾酒倒不如说更像是咸口与甜口的液态甜点。 那两杯的度数有三度吗?我喝五杯都不会感受到醉意好吧? 高三那时候也是真的搞,居然会把42度的江小白当做宝,还扛回宿舍里,下晚自习后来一杯盖,那才是真的好酒,那才是真的热流…… 但其实并不好,现在再喝那玩意感觉比工业假酒似的难喝的要死。 严格来讲我从来从来都没喝醉过,这其中自然有费米在放纵行为上加以限制的功效,但欧尼对此确实并不感冒也是一大原因……他更喜欢喝高糖高脂肪的好喝到波波啵啵叫的啵啵芋泥波波奶茶。 “btw,这里的啵啵指的是芋圆或椰果或西米,而非珍珠,劳资非常!非常!讨厌!粘牙又嚼不烂的珍珠!尤其是黑糖珍珠!” 【所以你喜欢喝的是好喝到波波啵啵叫的没有啵啵波波的啵啵芋泥波波奶茶?】 (别波了) 奶茶那么好喝,单独的牛奶也好喝,加了可可的牛奶也好喝,单独的无糖纯茶也好喝,加了七分糖的茶也好喝,加了水果的茶也好喝,只有水果的果茶也好喝,加了水果的奶茶更好喝。 我为什么还要去喝啤酒和红酒遭那老罪受? 在古罗马时期,由于净水系统的严重不完善,加上酒精本身的杀菌灭活功能,罗马人(主要是奴隶主和贵族)把葡萄酒当水喝是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行为习惯……今天呢? 为什么不来尝尝古老的东方山泉水煮出来的茉莉花茶? · 其四 都说大道至简,但搞研究的心理学家一个个害怕自己的理论建构逻辑不够复杂不够完备,总是想着往研究里塞进去更多的东西。 或许从一开始,人类妄想着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构与剖析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灵魂与心理活动这一事实本身就充斥着矛盾与悖论。 长期扮演某个角色,其性格与形象会被固化到扮演之人本身身上,简单来说就是老戏骨入戏太深了。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我们不应当看一个人在想什么而评判他,我们应当看一个人在做什么而评判他。 当今神幻集团,习得性无助在青年神幻人身上大规模出现,低欲望生活与躺平摆烂大行其道,恐亦伎文学和叮针流讽刺说唱现象频发,何故? 有没有可能是太多的当代年轻人从小就经历着的高压学习生活让我们获得了习得性无助? 好了,点到即止,再深入下去就涉及到‘这是碰都不能碰的不利于不要’了。 · “我想去喝汤,去吃芝士培根土豆泥。” 【周末再说。】

最新小说: 诗伴我前行 诸天:剑行 快乐唱歌 生活随想随思记 萌学园之红月之谜 阿Q的精神世界 一清少年随笔 我想让爱永恒 美漫里的虚空行者 风归不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