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法和从小的原生家庭有莫大的关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父母是什么样的,以后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 以我的现实中的观察说几点事,以下纯属我个人瞎扯。 我有一个朋友十分吝啬,干什么事都吝啬,后来我去了他家一次明白了,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困难,父母都省吃俭用,他也从小就知道家庭困难,也早早懂事节俭,这就成了一个习惯,已经成人现在什么都有了还节俭,在社会上也一样,买东西总是等打折,出去吃饭总是ΑΑ,从来不会请人吃饭,干什么总是能省则省,还有一点爱占小便宜。 两个人的做饭的对比:一个人做饭就是不管什么食材就在一块炒,什么东西只要是做熟了那就可以了,没有一点尊重食材样子,包饺子是不管什么玩意到可以给你包到饺子里。如果头天有剩饭,第二天又不够全家人吃怎么做呢,第二天做一点饭,饭熟后然后一股脑把头天剩饭汇进新饭中这样就够全家人吃了。头天剩的米饭第二天倒进锅中倒上水,稀粥。另一个人做饭就首先要有计划。还没做饭呢,就开始计划,家里有什么菜,这些菜可以做什么饭,还缺点什么,就买点什么。做饭有色有味,什么食材可以搭配,面太白了放点绿菜,炒菜全是绿的,放点红色的菜,搭配着好吃又好看。 分析,第一个人是因为她以前家里就不富裕,不富裕就吃的东西少,吃的少就要想方往多了添加,添加的时候最多的就是一锅汇。她以前在她家长那样看到的做法,只学会了到点做饭,至于做的怎么样那就取决于今天的食材是怎样的。第二个人是她以前家里也不富裕,也没吃的,因为那个年代都没吃的。但是她的母亲会做饭,为什么会呢,因为她母亲在小时候人家家里是小地主,她自己是长女,所以在当时小地主家里虽说不讲排场但是该有的规矩和方法不能改。所以人家母亲在小时候受到的是小地主家的熏陶,当然不只是熏陶了做饭,人家是长女所以在当时还上了几天学,那时候女生上学不得了,穷人家男孩都不一定能上学的。所以第二位做饭可以说是间接的继承了当年小地主家的规矩方法。 我认识一熟人,人家家里父亲当过兵有一点文化,儿子人民教师,女儿公务员,女婿教师,到孙子大孙子名牌大学毕业,二孙子教师。这就是人家有好的原生家庭。 还有一人是小时候是奶奶带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只是可管吃饭,睡觉,学习管不上,他从小就不学习,到后来向学习了,基础太差跟不上了。再后来打工,这两年打工也没生意在家,他和同龄人见面总是撇着大嘴吹牛,后来我见他和他母亲也撇着嘴吹牛,再后来我见他和他父亲一同撇着嘴侃大山吹牛,这我明白了。 再说一个,有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孩。几年后俩人离婚了,女孩归男方,几年后男的和另一女的结婚了,生下一男孩。开始的时候,这个女的对待俩孩子男女平等,后来小男孩慢慢长大一点了,长大了需要的物质就多了,这时今产生了偏心,开始是零食玩具偏心,到后来成了上学,再后来成了什么都先弟弟。就好像她在家里的空间被侵占了,性格发生了转变,到社会上她特别孤僻没有安全感。 原生家庭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习惯的相似,在性格和为人处世上也有很大的相似,在教育上也有相似。 所以有一个好的家庭是幸福的。 幸福的人总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人有各种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