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没了精神寄托,林夜不自觉的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追逐梦想上。这或许可以说明,他在高中时期的那些胡思乱想并非全然无用,有些思考甚至是颇有前瞻性的,至少他当初就已经想过了林苹和范雨佳离开他的生活之后,他该拿什么支撑自己的生活。而当他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的时候,尽管已经遗忘了当初的那些想法,他却还是出自本能地按照当初想好的那样去做的:生活中没有了她们的痕迹,至少我还有她们留给我的回忆,至少我还可以把当初的故事写下来。 当初,林夜在写给范雨佳的信上说过,等他觉得自己写得足够好了,就把写出来的东西上传到网上试试。可是,当他心血来潮地搜了搜怎样在网上发表作品,发现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之后,他却没做任何准备就匆匆忙忙地注册了一个作者账号,并且很快创建上传了一些跟“好”完全不沾边儿的作品。 林夜上传的第一个作品,是他那个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时已经写了十年却只写出来一些零星片段的《枫林夜语》。他本以为自己十年磨一剑,利刃出鞘多少总该有些响动,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枫林夜语》上传以后,别说火遍网络了,有些章节甚至连点击量都骗不到几次,偶尔有一两条评论,还大多是新人作者求互助互粉的。写了十来章不见起色,他以为是自己写的内容不够深刻,就把书名改成了《林夜自传》,故事的类型也从青春校园改成了现实主义。为了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他还刻意想了个自认为足够吸引人的开头——“秣陵县是个人才辈出的倒霉地方”。可是改完之后写了几章,读者依旧寥寥无几。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改了个更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书名,《青春的遗憾》,想着如果这本书火了,后续还可以把自己复读之前的故事写成《不幸的童年》和《懵懂的初恋》,把毕业之后的故事写成《永远的青春》,那样就能凑出来一个鸿篇巨制——“林夜自传四部曲”。遗憾的是,想得再好也没用,《青春的遗憾》还是没能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翻出哪怕一丁点儿的浪花。 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不行,他就换了一个思路,把高中时期打发时间构思的几个青春校园小说糅合成了一部《广玉兰》。虽然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但是他却对那部小说抱有极高的期望,打算用首章“我们不是好学生”和终章“我们都是好孩子”来点出故事的内核,想要通过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写出对现行教育方式的不满,写出对爱情和友情的解读,写出他理想中的青春的样子,写出一部此类小说的巅峰之作。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他极尽所能地从生活中挖掘了不少幽默元素,并且预想了许多好笑的段子加入到后续的故事情节当中,可是即便他觉得自己写得很真实很幽默了,把书上传之后却还是无人问津。 开局不利,又无论怎么改都没起作用,他却没觉得这是他的水平太差造成的,反而认为是因为自己没选好题材类型。在看了当时网上最火的几本玄幻修仙类的小说之后,尽管心里很是不以为然,觉得它们根本算不上文学作品,但是为了给自己打出点儿名气,他还是很快就推出了一部同类型的略带模仿痕迹的原创作品——《星夜传奇》。看不上那些瞎编乱造的东西归看不上,可自己去写的时候他还是很用心的,不仅废寝忘食地在脑子里搭建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洪荒世界,为主角星夜想了个别人不曾写过的穿越方式,还给书里的大多数主要人物都取了比较有个性的名字,像云天纵和齐才,一听名字就知道他们是“天纵奇才”;还有“云霞六弟子”分别叫莫然、尤然、安然、田然、徐若然、纪然,基本上把“然”字的常用组词的谐音给用尽了;而重要反派的名字则力争做到人如其名,比如万恶、尹邪、程善、杨恶。除此之外,知道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限,他还灵活地运用“拿来主义”,把看到的一些网络流行语直接融入到了构思的故事情节当中,抄袭抄得是相当的理直气壮。 比如这一段—— 元茵对星夜说:“你为什么喜欢林清晨不喜欢我?她不就长得好看吗?你能不能别这么肤浅,美丽只是短暂的!”星夜冷冷地回应道:“但丑陋却是永远的。”元茵撒泼说:“我不管!你不娶我,我就去死!”星夜淡然地表示:“想死死去!你敢死,我就敢埋!” ——短短的几句话里,他就用了“美丽只是短暂的”的神回复“丑陋却是永远的”和“你敢死我就敢埋”两句网络流行语。 再比如这一段—— 星夜阴差阳错地娶了一直对云天纵很好感的徐若然,云天纵怅然若有所失,看着满山飘落的枫叶说:“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逐,还是树的不挽留?”星夜不记得他在云天纵面前说过这句话,不过还好,他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说:“这个你得问叶子。” ——这两句话甚至不需要解释,他直接就是照搬的网络流行语和衍生出来的神回复。 可是,即便如此费尽心思和不择手段,他也没能扭转读者寥寥无几的惨淡局面。 试遍了所有能用的方法,却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总算让他渐渐意识到了可能不仅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存在致命的缺点,就连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问题。于是,他就暂时压制住内心那汹涌澎湃的创作欲望,进行了一场漫长而又彻底的反思。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些令他近乎绝望的事实。首先,就是他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很是值得怀疑。曾经,他自信的以为,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写作教育,也就不会被别人眼中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肯定可以凭借一腔热爱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明明想得好好的,写出来却总是跟预想中的不太一样,怎么都写不出想要表达的效果,让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可能像网上说的那样,把创作热情当成才华出众了,自己并没有被上天选中,更不是肩负着某种使命的天才,自己最多也就能写点勉强能看的短文,根本没有能力驾驭长篇的东西,更别提写什么鸿篇巨著了。其次,他发现自己不仅天赋欠缺,还做不到以勤补拙,创建新书的时候倒是很积极,可更新起来却总是拖三拉四,平时三五天能写出三千来字的一章就算表现不错了,断更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就是三五个月不更新,他都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对比那些日更过万(字)还被读者嫌弃更新速度太慢的热门作品,可以说他上传的那几本书是死得一点儿都不冤枉;再对比一下那些偶尔请假一两天就会被读者骂爆评论区的作者,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庆幸写的那些书都没能火起来,否则以他的更新速度,读者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别说他是个旱鸭子,就算他会游泳也绝对活不了。再者,他觉得自己选择的时机也不好。把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上,他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早在高中时期,他就已经有了想法,当时的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对于一无所有的新手作者来说,确实有着很多的机遇。然而可惜的是,他却等到十年之后才采取行动,那时候已然时过境迁,在网上写书的人可能比看书的人都多了,他加入进去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其实,在刚把作品上传到网上的时候,他还有个更好的选择。由于保留了之前的写作习惯,起初他写东西,都是先在QQ空间打好草稿,上传成日志看一遍确定没问题,再复制粘贴到作者账号上发表。周小富看到那些日志,曾在下面写了条评论说:“你喜欢写文章,可以给自己弄个个人公众号,QQ空间的人太少了,根本没有多少人看。”他敷衍地回复周小富说,他就是随便写着玩的,而且他不知道怎么弄公众号;可他的真实想法却是:“公众号?那么小众的东西有什么前途?能跟看书网站的大平台比吗?”不能不说,大学毕业的周小富,就是比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更有眼光,公众号在之后的几年里发展得异常迅猛,等他反应过来跟风参与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又一次因为无知而错过了一个风口——那时的公众号也像之前网文作者一样,也已经泛滥成灾了。总而言之,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不太适合吃写作这碗饭,更不适合在网络文学的圈子里混,即使他曾经有过吃这碗饭的机会,也因为他那狭隘的眼界而错过了。 对现实和自身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由此造成的梦想破灭,却让林夜陷入了一种既茫然无助,又十分矛盾的境地。在那段时间里,他特别容易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当看到有人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就找到了继续写作的理由,开始笔耕不辍;而看到有人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舒服。”则又忍不住劝自己干脆放弃算了:“反正也写不出什么名堂,这么费心劳力的,何苦呢?”接着就是好一阵子的意兴阑珊,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那两种状态反反复复地来回切换,他的情绪也随之起起伏伏,变得极不稳定。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两三年,直到后来看到有人说:“时间是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他才彻底停下精神内耗,豁然开朗地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是啊,虽然没有写出成绩,至少我打发掉了许多无聊的时间,让生活显得很充实;至少我让一部分美好回忆变成文字留存了下来,能够时不时地从中发现点儿因为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的小惊喜;至少只要坚持写下去我的梦想就还在,而不是像一些放弃梦想的人那样,只能可怜巴巴地博取别人的同情说:“我有过梦想。” ***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好像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然而时钟的指针会回到原点,时间却已经不再是昨天。再次找到了写作的动力,林夜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无论看什么事情,都比以前想得更深了一层。 比如,他一直觉得林苹、林飞霞和范雨佳共同照亮了他的青春甚至整个人生,她们对他的影响应该是相差不大的——或许,林飞霞对他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毕竟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至少林苹和范雨佳对他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大小之分。可是,再次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却惊讶地发现,范雨佳对他的影响无人能比,她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而非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因为把时间尺度拉大从总体上去看,无论是相处的时间,还是见面和联系的次数,亦或是对他的生活所起的积极作用,林苹其实都比不上范雨佳。也正因如此,后来在看到有人说“友情这东西一旦上头,比爱情还要刻骨铭心”的时候,他才会由衷地认为那句话说得对。 同样是在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的时候,他还发现很多事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内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一些事情的内在联系里推导出了这样的结论:凡事有因必有果,当初他所得到的,大多都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而他失去的,基本上也都是他自己作没的。比如,进入高中之后,他跟林飞霞和范雨佳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就是他主动跟她们联系争取来的;而他和林苹的关系会变得疙疙瘩瘩,也是他不知进退自己作死作的。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青春最大的遗憾,其实并不是之前认为的没能把喜欢的人留在身边,而是遇见林苹、范雨佳和林飞霞让他变成了更好的自己,然而当时太年少无知,他没有在最能改变命运的时候抓住机会,把自己变成最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他还从解构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入手,对内心世界展开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深入探索。东野圭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事实确实如此,直视内心的幽暗,让他发现了自己其实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诚然,他对生活中的蝇营狗苟很不上心,有时候甚至只求付出不讲回报,但那是因为他根本不在乎那些蝇头小利,他愿意无私对待的那些人,都是能带给他快乐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慷慨,是因为不在乎,而他的无私,全是以自私为前提的。可即便看到了内心不堪的一面,他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反而变本加厉的更进一步,自虐般地把自己的内心剖析得鲜血淋漓,还一边洋洋自得地改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真的猛士,敢于对自己的内心动刀子。”一边由己及人地去尝试揣测别人的内心,最终把自己对人性的认知拔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在他看来,古往今来,人性从未改变,它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虽然从未完全堕入过黑暗,但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对比,他就得到了一个无比确信的答案:只有内心光明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正是因为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后来看到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结语”里鼓励人们勇敢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说那样做比去探索地球上尚未有人踏足的未知角落更有意义,他才会有些嗤之以鼻:还以为真能看到让我的心灵获得纯净、精神得到升华的东西(注1),结果你就给我看这个,我早就做过的事情还用你教我? 了解了人性,提升了认知,他本以为会对写作有所帮助,可事实却是,他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因为他很快就发现,梦想遭遇现实,产生的依然是悲剧,无论是续写没有写完的前作,还是上传新的作品,结果都无一例外的像以前一样,依旧无人问津。 注1:《瓦尔登湖》封面上有一句宣传语说:“阅读本书,你将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中国华侨出版社高格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