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这种言论说的多了,世上也就多了油滑心坏的人,少了良善的人,即便有,也常常被当做异类、笨蛋去排挤。 但我要说的是,善良虽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至少能让自己在处于平凡或者困境的时候,依然保持乐观,即使在巅峰的时候,也能保持本心,不浪不飘。 老一代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总觉得人要实际,要现实,而那些教师或者企业家则说让你认清自己的定位,如此如此,才算是一个成年人该成为的样子。但我觉得,那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事实上如果有选择,大概没有人愿意过这种呆板无灵魂的工具人生活,而且是一辈子,那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事实上除了在该履行责任的时间内我们没法真实做自己想做的事,剩下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是自由的,虽然不至于自由到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也够了,该怎么去挥霍更有意义,这才是需要思考的。 培养一个爱好是很重要的,毕竟人不可能总是为别人而活,也要为自己而活,但是好多人似乎除了工作学习,就是玩手机,逛街,聊天了,这也算爱好,但这种爱好属于消耗型的,不像读书、听歌那样属于成长型的。玩手机玩多了会腻,聊天聊多了会找不到话题,但读书读多了只会感到充实,听音乐听多了审美也会有所提升。 在这琐碎的生命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幸运的,能自始至终坚持下去,则是难得的。人生从长远来看大多数时间是空虚的,但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留下一些璀璨的回忆。 —— 今天是我生日,本来作者是不在意这种事情的,也没想着要怎么过,直到父母给我发红包和祝福,我看了下日历,才想起来。 今年是2022年,过了这个生日,本作者就正式进入22岁了,时间真的好快,印象中好像2019年还在不久前呢,我不知道是因为真的越过越快了,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活终究少了一些东西,但如今的感叹是实实在在的。 我甚至有些怀念十六七岁,明明自己也不算老,可是却不知道以后要怎么过下去,即使想在回忆里寻觅一些甜蜜,却发现过往也是淡淡的苦涩。 我能感觉到秋天就要过去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凛冽的寒冬,我并不畏惧也不期待,时间,除了冷暖,似乎再无意义。 我只是一个人,只需过好自己,关注当下,做好自己能做的,该做的,无怨无悔就好,对于尘世的幸福,自当追求,但也并不执着,许多事只能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总有许多圆缺,要时刻谨守本心,珍惜如今的拥有。 —— 最近重新喜欢上了锻炼,一是因为上班本身很消耗体力,而下班后除了睡觉玩手机,就是出去吃个饭做个核酸,实在没什么意思,而且单纯靠睡觉,对精神和体力的恢复效果也并不好,需要配合一些运动来放松身体,才能起到更好的休息效果。 二是因为,运动本身不需要动脑,能让人放松身心、拥有力量感,试问哪个男人不想拥有一身肌肉呢? 对于容易焦虑失眠的人来说,长期坚持一定量运动是有必要的,人是动物,运动也是人的天性,这和性倒不一样,不需要压抑,想要健康,少一些懒惰就好了。和谈恋爱相比,这点成本又算什么呢?无非就是每天拿出时间跑跑步,做个俯卧撑之类的,可即便如此,许多人都没有这种习惯。 所以,运动是单身直男的专属最爱,至于弹琴唱歌,画画跳舞之类的,就不仅需要物质成本,还需要时间去学习,相比之下运动更加接近生活。 运动领域和艺术领域相比,确实少了一些攀比多了些纯粹,当然这里仅包括真心喜欢健身的人。有钱的人也需要运动,很多卖的很贵的运动装备,估计就是给他们用的,但是运动本身其实并不需要这么精致,普通人运动照样可以不必借助太多器材,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说运动本身没有什么门槛,只是不同阶级的人选了了不同的形式而已。 之前试着思考过沉浸和忘我两个概念,我觉得两者有很多联系,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意思,但本质上的确有一些区别。沉浸是做一件事时的一种状态,而忘我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状态,是沉浸之后的结果。 比如写小说的时候,最开始是用尽脑细胞的去想,去写,不理会外界,全心全意的做这一件事,最后逐渐进入了状态,这个过程属于沉浸,而达到一定状态后,灵感如泉水般流畅了,于是心里的焦虑和紧张感也被稀释了,这时候杂念更少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只想把脑海里的事情写完,完全忘记了别的,这就是真正的忘我了。 —— 最近依然没有想写的东西,似乎本人也到了中年人必经的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寡言,好像对许多东西失去了兴趣。 事实上,我却愿意用积极的说法来形容:逐渐看清环境和个人,然后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追求什么,不再为杂七碎八的事情浪费精力。 所以我不想把生活的乏味归结于“忙”和“累”两个字,世上比自己更忙更累的人多了去,难道他们就因为这样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吗? 所以,当你随着长大终于渐渐清醒地认识到,别人没有迁就你的理由,你只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变得独立起来,摆脱依赖性,这样才会渐渐体会到成人的乐趣。 环境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改变,那么就只有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然后去尽可能的承担责任,这样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也值得去拥有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