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兵马,杜仲渊就是想要算计我军,也得多费力气、露出更多的破绽。”桓温沉声说道:“撤退容易,可是撤退向何方,岂是那么容易?我军一旦离开,谢无奕定然继续衔尾追击,之前在淮北发生的种种,又会上演,届时我军应当如何是好?难道还要一直撤退到大江岸边?”必须守住两淮,至少是守住淮东,这是朝廷和大司马府达成的共识,也是朝廷同意让桓温成为大军主帅、并且不断供应兵马钱粮的底线。
朝廷选派的将领守不住淮东,若是大司马也守不住淮东,那朝廷还需要大司马作甚?
此时,脚步声匆匆响起,来的两个人正是代表朝廷的监军和军中将领,前面是行军司马王蕴,后面是孙无终。
王蕴是作为戴施的副手带领三万兵马赶来接应桓温的,如今这三万兵马也屯驻在马头,正是因为他们坚守此地,才让桓温有了一个能渡过淮水并且立足的地方。
王蕴的态度显然足以代表这三万兵马之中至少半数人的态度,更能代表朝廷的态度。
至于孙无终,自不用说,也是朝廷将领。孙无终之前和桓温在徐州并肩作战,也颇得桓温赏识,关键的是孙无终并不会反抗桓温的命令,当然桓温也不会刻意让孙无终去当炮灰,这一次渡淮便是孙无终部先渡。
联袂而来,两人的意图几乎都写在脸上,不过孙无终也没有打算开口,直接恭敬的站在一边,只听王蕴开口说道:“关中逆贼很有可能已经从寿春向淮东腹地进攻,届时其和广陵的逆贼相互配合,夹击淮东,如今淮东守军稀少、良莠不齐,恐难以抵挡。所以恳请大司马下令退兵,或者至少是将一部分兵马抽调去增援淮东。余等受君知遇之恩、守土有责,愿为大司马分忧。”朝廷给王蕴、孙无终的任务就是守住淮东,大司马做不到或者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他们就要及时摆脱大司马,去履行这一任务。
朝廷会有这样的安排也并不奇怪,桓温在朝廷的眼里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之前率军直逼建康府的黑历史恍如昨日,现在朝廷和桓温之间的合作也只是因为双方都走投无路而桓温又是朝廷急需的帅才而已。
王蕴话里的潜台词已经说的很明显了,若是桓温再反对的话,双方就到了撕破脸的时候。
桓秀和孙无终这几日相处的还是颇为愉快的,都是年轻人、共同话题也比较多,此时桓秀忍不住看了一眼孙无终,孙无终对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神情。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孙无终此时自然也是要站在朝廷这边的。桓秀能够理解,他自己不也在劝说桓温退兵么?
桓温沉声说道:“退兵简单,退兵之后,如何行事?”让退兵的是朝廷,退了之后一旦把整个两淮拱手让人,有意见的也是朝廷,这不是把他桓温架在火上烤么?
而且桓温本人也已经有了
“退兵”恐惧症,他之前所指挥的每一场战事,从进攻巴蜀到进攻关中,一直到后来的北伐青州,每一次都是开局打的漂漂亮亮,可是后面退兵之后,或是巴蜀落入了各怀心思的周抚和地方大族手中,或是关中直接成就了今日的杜仲渊,又或是青州酿成了慕容氏的反复变化。
能够占据一个地方却没办法在退兵之后守住之,这是桓温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来源:前一章第一八六九章旧友相向,炮轰马头下一章第一八七一章内外相催,转战淝水(记住本站网址:<a href="https://www.zeyuxuan.cc/">www.zeyuxuan.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