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川路过钟楼,在城中找了处无人的宅院宅院住下。
不着急修行。
他神魂出窍,再次回到城隍法域。
这一次,陈季川更加细致的感应自身,感悟神道符箓。一道道细微难察觉的气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如涓涓细流,汇入符箓,最终化为点点香火。符箓运转,香火被炼化,原本诸色驳杂,变成淡金色,与符箓中流转的神力极为相近。
“香火。”
“神力。”
“太平府城中这座城隍庙虽然破败,但偌大城中,依旧有香火信徒,只是大多都是随便拜拜,求个心安。”
不过即使不够虔诚。
成百上千个信徒每人贡献一点微薄的香火,积少成多,也能汇聚成河。
陈季川来到后殿院中,只见一口池子干涸不见水。池壁上雕着万民生息的图像,百姓安居乐业。
“城隍信仰倘若昌盛,这功德池中香火满盈,便可化为一池水。长年累月,功德池中盛不下,香火甚至可以覆盖城隍府邸乃至整个城隍法域,供城隍施展神通、发放僚佐、部署俸禄,维系城隍府运转等等。”
“可现在——”
陈季川摇摇头。
现在的城隍庙破败,香火凋零。他刚刚‘上任’,半日的香火仅够炼化为几丝神力罢了,连润湿功德池底都做不到。
不过想要发展香火倒也简单。
“此世妖魔鬼怪横行,府城中都有不少鬼怪难清除。”
“待我显化,施展神威,为百姓扫除这些孽障,自有信徒供奉。得了香火,就能够招募僚佐、聚集鬼差、阴兵,将城隍府运转起来。”
“神力充沛、香火旺盛后,亦能兵强马壮。到时候不论是自保还是收集修行资源,都能得心应手。”
陈季川参悟神道符箓,从中体会颇深,对城隍职责、权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
一夜很快过去。
第二日开始,陈季川一面着手修行,一面又通过城隍法域城隍神通收集信息,了解此世根底。
一连十天。
陈季川捏造了身份,在太平府城落了脚。
暗地里,多听多看,对这个世界也有了大致了解。
这是个魑魅魍魉当道,道法百家争鸣的志怪世界。
当朝称‘遂’,立国三百余载,已经不复开国时的锐气进取,贪官污吏横行,各路兵将惫懒,百姓苦不堪言。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但同时也有降魔卫道者,如陈季川十日前见到的那位红头法师,便是此世闾山法教红头法师一脉。
这一脉奉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为祖师,因此又称‘三奶派’、‘夫人教’,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押煞纳福为能。
闾山法教在此世颇为显赫。
除了红头法师之外,又有黑头法师,以黑头巾作为派系之标记,以丧礼法事、超渡驱邪等见长,人称‘法主公派’。
此外还有一支系专职小法,供奉佛教临济宗高僧普庵法师,又称‘普庵派’。
闾山法教根基深厚,各脉法师遍布大遂各州府。
而除了闾山法教。
此世不输闾山的,还有梅山、茅山两派,与前者统称‘三山法脉’,乃是当世正统。
三山法脉之外,又有‘阴山派’、‘六壬派’、‘萨满教’、‘药王派’、‘红莲教’等等法教。
这些法教各有擅场,门内法术千奇百怪,皆有神通。
攻击、防身、抗打、斗法、打猎、讨债、蛊术、解禳、收禁、收魂、招魂、超度、禳灾、祈福、驱邪、治病、斗邪、和合,迷合,调魂,驱魂,锁魂、制煞,行符抓鬼,因缘和合,治疗邪病,解降头……
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远比大梁世界中的道法传承更加全面,更加玄奇。
甚至陈季川从大梁世界中学来的道法,在此世都可以找到传承根源。
“如‘太阴炼形法’,出自《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金华黄素书》,讲究道德伦理,与此世‘净明忠孝道’教义如出一辙。”
“如‘五鬼阴兵法’,豢养五鬼阴兵,其法重阴,以令旗调兵遣将,当中和合,迷合,调魂,驱魂,锁魂等术,都是要用到兵将才能办到。而此世‘阴山派’,正是五鬼术法运用之鼻祖。”
“至于‘陈祖四十八法’,当中糅杂了不少法脉术法,如‘九牛造法’、‘煮饭煮肉法咒’等,大多都是出自‘匠人法教’。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匠人不会法,干活时被人使坏,又或是干完活儿别人使坏,你就拿不到钱。于是就有匠人习法,一来防身,二来讨钱。因此这‘匠人法’里面有太多的整人法术,如‘滑油山’、‘铁围城’等。但毕竟仅是为了生计,哪怕后来一代代完善、研究,但‘匠人法’说到底依旧都是些较为粗浅的法术。”
陈季川将自身所学梳理一番,与此世繁多的法术对照相较,这才发现有多浅陋。
除了‘太阴炼形法’还算不错,以及圆光术、剪纸成兵法等被强化后的法术之外,其他的相较起来,多有不如。
“这样的话,在此世倒是可以成体系的钻研一番道法。”
“将一身杂门小派的法术更新换代。”
陈季川心中盘算着。
新世界第一个目标就算清晰了。
此外。
这太平府城中,也有精通武道者,外功居多。习练内功的也有,但数量较少,且大多修为平平。
陈季川对此倒是能够理解。
这世上志怪横行,鬼物丛生,修习外功者,气血强盛,阳气充足,对于鬼物的克制跟防御远超过修习内功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
大多数有条件习武的人,自然会选择前期更容易保命、更容易克制鬼物的外功。
“与鬼怪、道术争锋,此世武学也有可取之处。”
这便是陈季川的第二个目标了。
道法、武学往后。
探索神道、了解香火等等,也在陈季川的计划当中。
当然。
炼丹、炼器也是重中之重,须贯穿始终,不可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