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争微微颌首道:“我其实也是在担心,一旦我军撤回城中之后,再想往外突,就更不易了,固守城池听起来可靠,但事实上,死守城池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唯有以攻代守,才是最有主动权的。但可惜的是,我军空有火器新军之名,眼下却无重炮可以阻敌,要将士以血肉之躯,力抗二倍于我军的强敌,着实是艰难了些。”
鲁之域点头道:“王爷说得对,这两天打下来,我军将士确实打得很艰难,手中仅剩的弹药须省着用,每每一波敌人登岸,三轮射击之后,将士都是顶着刺刀冲锋,以肉搏退敌……王爷,吴淞卫到现在,伤亡已超过三千之数了。”
吴争闻听木然,这个伤亡比例确实有些大了,相较于吴淞卫二万人而言,已经过了一成半,这才两天啊,一旦过了五成之数,溃败就随时会发生,这让吴争不由得怀疑起,自己在淮安当钉子的决断,是否是正确的。
如果不是自己坚持将计就计,或许泰州、吴淞二卫可以安全撤回南岸,至少撤退一部分是肯定可以的。
可反过来讲,如果真的撤退了,那么多尔衮还会与自己打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战吗?
也就是说,只有将北伐军置于险境,让多尔衮觉得有机可乘,这场不对称的战争才能继续下去,才可以将原本固守在北方京畿的八旗军引下来。
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原本以为是一场苦战,却不想,很有可能是……绝境。
蒋全义见吴争脸色黯然,眼神一闪,大声道:“鲁将军,泰州卫的战损比吴淞卫还高出一些,已经近四千人了。可这能说明什么……敌人一样有伤亡,甚至因为他们是攻方,伤亡更大一些,打仗能不死人吗?”
说到这,蒋全义朝吴争道:“王爷,就算将吴淞、泰州二卫拼光了,能将敌人阻截在黄河北岸,那就是胜利!二卫虽是北伐军主力,但真正的主力是第一军,真等到二卫拼光之时,我相信北岸敌军也是强弩之末,到时,起来增援的第一军,就可以摧枯拉朽之势渡河北伐……末将认为是值得的。”
吴争有些动容,这话确实有些道理,真打到二卫全军覆没,显然敌人也会是伤亡惨重之局,这时如果生力军赶到,还真有可能做到象蒋全义描述的那样。
可吴争随即想到另一点,他点着地图对蒋全义道:“徐州方向的来敌,又如何应对?你能以一万多人,抗八万大军几天?”
蒋全义顿时沉默下来,他愣愣地看着地图。
吴争轻叹道:“三天……也就三天,问题是三天时间,援军未必能赶到。”
说到这,吴争不由地想起“祖疯子”这个新附的降将来,要是祖疯子能打通道路,与援军会师,那就好了。
可吴争知道,这概率几乎不足五成,吴争数次见识过八旗骑兵,甚至是多尔衮的重甲骑兵,更是让吴争记忆犹新,哪怕是敌对立场,吴争也一样认为,同样的骑兵,祖疯子的骑兵,显然是打不过八旗骑兵的。
“五天!”
突兀的一声,让吴争清醒过来,转头讶然地看向蒋全义。
蒋全义坚定地重复道:“末将愿立军令状……死守五天,若守不住,不用王爷动手,蒋某自己砍下自己脑袋!但末将只是不知道,鲁将军可否助末将一臂之力。”
吴争愕然,自己能砍下自己脑袋?
当然,谁都明白这只是种态度,可吴争想到的是,就算全军,也换不来一个蒋全义。
五天,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三天已经是极限,三天后,全军的弹药基本上都消耗光了,火枪军没有了弹药,那还叫火枪军吗?
打仗绝不是仅靠勇气就可以的。
吴争沉默下来,他不能答应,不能任由泰州卫将士这样白白送死。
此时,边上鲁之域听了蒋全义的话,脸色一变,开口道:“王爷,既然蒋将军有决心守五天,那末将……舍命相陪。”
“胡闹!”吴争喝道,“这是比谁敢死么?都这个时候了,怎么,你们还意气用事?”
鲁之域沉声道:“卑职并非意气用事,我卫早于泰州卫三年组建,他泰州卫能做到的事,我吴淞卫做不到,岂不让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