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不快说!”吴争真受够了这个时代的文人,他们说话总喜欢说一半藏一半地吊人胃口,想到此恶劣处,吴争狠狠瞪了马士英一眼。
可怜马士英没招谁也没惹谁,平白遭了无妄之灾。
那书生道:“学生好友骆锺麟与凤阳名士冒襄为至交,而冒襄与熊安原为远亲,若冒襄出马,必能说降熊安原。”
吴争平静下来,“你所说的,可属实?”
“句句实话,学生万不敢哄骗王爷。”
“可就算劝降八千颖川卫,也不敌凤阳阿济格九万大军啊。”
“王爷莫急……若要全其功,须得亳州武平卫共襄盛举。”
“哦?你还有劝降武平卫的办法?”吴争带着一丝嘲弄地问道。
“没有。”书生想也不想地摇头道,“若颖川卫反正,那武平卫就须王爷的北伐军迫降了。”
吴争笑了,“你可知道,就算你的计策可行,也须不下四、五日,方可来去于颖州与徐州之间,这还不算本王调动北伐军至亳州迫降武平卫的时间,可如今北伐军主力已经北上进攻沛县,本王手中无可调之兵……如何迫降武平卫?”
“颖川、武平二卫皆为明军降兵,屈膝事清、屡受欺压,早已心中不平,只是苦于无人领头,才忍气吞声至今……。”书生侃侃而谈,“况且王爷北伐军之战力早已闻名世,黄河、长江沿岸谁人不知,何人不晓,此次连满清摄政王都丧命于王爷之手……学生断言,颖川、武平二卫皆可传檄而定。”
吴争突然笑道:“虽然本王也喜欢听人恭维,可你这马屁拍得不是王太爽……你若是想吸引本王目光,以此为晋身之阶,怕是要失望了……本王身边马士英马大人恭维人的功夫,那可比你高明多了。”
马士英无语,又遭无妄之灾了。
“王爷果然明目如炬,学生佩服!”书生反倒不讳言了,“学生学有所长,见王爷已隐有帝王之相,故来投效,还望王爷不弃!”
吴争一愣,心道这厮的脸皮还真厚的可以,所献的计八字还没一撇,这就毛遂自荐上了。
吴争没理会他,转头看向马士英、宋安,“你们觉得他的计策可行吗?”
马士英答道:“冒襄字辟疆,号朴庵,又号朴巢,扬州人氏,年近不惑,士英与其有过数面之缘。”
说到这马士英停住了,看着吴争。
吴争惊讶地道:“这就完了?”
马士英道:“完了。”
“你还没回答此计可不可行呢?”
马士英答道:“世间并无不可行之计,而在于王爷愿意不愿意去做,还有值不值得做。”
这话隐讳,但吴争听懂了其中意思。
不得不说,这书生确实契合了吴争心里的期盼。
光复徐州的意义重大,五年间,一切的努力和拼杀,因徐州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就是说,北伐军占领徐州,那么整个战场的态势就会逆转,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吴争能不知道?
但问题是,如今确实是打不下去了,张国维说得没错,再继续打下去,除非不发军饷,天上掉弹药,将士可以饿着肚子与敌拼杀。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就地取食”,可这能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