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才俊,有些并非是京城人,应该说大部分不是京城人,都是为了京考而来,在京城里进学,说他们穷,有些人是真穷,造成如此穷的境界,就是他们必须保持清高的姿态,处处都要彰显文人宁可死不可屈的精神!
其实,原本去打打散工也能混点钱财,可他们看不起那些下人才会做的粗鄙劳动,虽然也没有钱去享受那些粗鄙之人的服务。
才俊们清高,还不止于看不起下人的劳作,甚至是某个京城官员出格的言行,也会受到才俊们的抨击,就拿今日之事来说,若不是刚才太监在临走前转达了一句皇帝的口谕,这些才俊会在太监走之后,各种言语来辱骂太监的恶行,买走了所有的奶粉,一点都不留下来,那个恨啊,许多人还都没看上一眼。
可太监传了皇帝话,能听到皇帝的口谕,也是莫大荣耀,才俊们的心便安分了下来,但皇帝话语的意思,似乎有点触动了到他们,钱财的财,一向被才俊们当做是身外之物,而且他们只注重内在修养,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方是大才,而今,皇帝要他们才财兼备,这可就有点违背古训了。当然所谓古训一定是残缺的,试问没有钱财,连自己都养不活,又何处彰显自己的才能?所以说古圣贤之文卷,读的太多也并非是好事,尤其是一些性格执拗的人。
当下,在太监走后没多久,有些不怕事的才子要破例以才俊之名,上奏劝谏皇帝,莫拿铜臭之物的财,权衡天下,于是乎,有些人感觉此举颇具文人的代表意义,可以以己身不惧生死劝谏天子,实乃旷世之举,故而有此等想法的人不仅到处游说他人,还到处搜罗古训古卷,找寻曾经出现过此类言语的典籍,或者是竹简上记载过真实发生的事情可以作为引喻的典范。
京城里的才俊七八个、十几个扎一堆,在街头四处奔波,看似很忙碌的样子,似乎正在酝酿一场辩天子言论的大事,然而京城各个简书馆突然被礼部官员收缴了大批竹简,此举令一些查阅竹简的才俊们蒙圈了。
还没等众才俊们开口询问,一份份由绢布所制最昂贵的告示,便出现在各个简书馆的大门上,告示的内容便是矫正文采出处的规定,其次是为百首诗集正名,作者为梁王少主梁水!而证据便是晋海县当初推广松花蛋和咸鸭蛋时木盒藏诗的故事。
这么一份份昂贵的告示出现后,才俊们还想劝谏的心没了,彻底的没了,梁水的名字这几日可是人尽皆知,奶粉竹筒上的彩墨画,可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而现在,诗集也是他所出,这么一个大才子,竟然隐藏在梁王府。
起初许多人不知道梁水在晋海县,都以为在梁王府里,一些才俊自发组织跑去梁王府门前求见,想听梁水谈诗论策,岂料去梁王府的人,皆被告知少主在晋海县。
吃了闭门羹的才俊们,还有一些不放弃,打算去千里之外晋海县,于是乎,京城里才俊们一呼百应,决定集体远行一次,如此之举,只为与大才子见上一面,听一听大才秒词心声。说直白点,就是想去和梁水聊聊天,照个面,算是认识一下,若是能被梁水看中,交个朋友或者称兄道弟,以后也许有就会在梁水创造的佳作上露一次名字,其中意思也不过就是这些。
但才俊们脑子发热的举动,可谓是惊动了整个京城,就连每日早朝的朝堂也谈论颇多,各个官员对梁水褒贬不一,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皇帝这两日心情超好,官员说啥,他都不翻脸,从角庄专卖那里花重金收来的奶粉,其外附着的彩墨画,看得皇帝每每都是出神的凝目,甚至将画卷之上芝麻大点城墙垛口都会观看许久。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那些彩墨画,不仅是画工为佳作,内容更加贴合皇帝的需求,梁水曾经在山南道游走一圈,当初为了躲避歹人的伏击,师爷带路特意绕走诸多县城,而那一路沿途景色全都被梁水画了出来,比如山南道诸多县城的面貌都在其上,每个县城的样子被皇帝牢记心中,并且皇帝每看到一个县城,都会在脑子回忆一遍有关那些县城的奏章,联想一下县城水土风情等等,似乎在一刻,皇帝才感觉自己统治的江山非常的真实!
不过只看到了山南道的县城景色,皇帝的心里又多了点其他的期盼,同晋国不仅有山南道,黄根山脉以北更有大片的土地,还有更多的城池,皇帝想把所有的城池都看入眼里,自然是期望梁水能把山脉以北的城池也体现在画作内容里,可皇帝也知道,山南道游走一圈,便耗费半年,若是要把同晋国其他地方也走一圈,那么可能要耗费数年之久,仅仅为了自己一念想法,耽搁了梁水其他的才能,有点过于浪费,于是乎,皇帝把梁水的画作当成了宝贝,从奶粉竹筒外取下,命人装裱一番,挂在了每日都会出入的福功殿里。
同时,又给梁水去了一封信函,不为别的,其他县城的风景不用梁水去画,但彩墨必须要拿出来一点,皇帝自然会找其他人去办理此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同晋国所有县城的景色都会出现在他面前。
所以最近几天,皇帝的心一直陶醉在彩墨画里,无论朝堂上如何吵吵,他都没对朝堂上议论梁水的官员做出表态,如此无拘无束之下,朝堂上吵吵的时间久了,慢慢演变成了派系之间的争论。
有一派人声称梁水为大才,不应因年纪小而不重用;另一派人说梁水年纪小,应该是得了什么孤本古籍,才有了这些才华,应该让梁水拿出来,与天下共分享;还有一派比较理性,说有才之人,才之无尽也,且看梁水未来还有何等佳作,此时评论尚早。
朝堂上纷纷扰扰,最后打破争吵的竟然是礼部的官员,“启禀皇帝,西蛮三十六部之首,兰冼部已经同意了和亲,将十四公主兰冼钰菱许配给梁王府少主梁水,望两国永结安平,于此,兰冼部赐十四公主兰冼钰菱为安平公主,六年后完婚!”
“啥?我儿子?呃...启禀皇帝,此事...臣不知。”小王爷也是每日上朝,之前吵吵梁水的那第三派争论之人在为梁水立辩,就和他是一个派系的官员,而作为当事人的老爹,不方便直接开口,所以一直保持默不作声,可此时听到礼部的话语,像是玩笑话一样,他儿子,又不是皇子,为何拿梁水去和亲,对方更牛叉,竟然还同意了?!
“呃...此事乃是之前采购军粮,纳松花蛋和咸鸭蛋为军粮之时,本皇与梁水有过交流,那些日子正巧赶上西边边疆有点不稳,本皇作为试探,便将梁水的名字报给了西蛮三十六部,和亲之举稳固边疆安平,也是上策,梁王莫要紧张,此事乃六年之后置办,并非现在。”皇帝心情好,才会开口解释那么多,而且也是对着梁王才会如此解释清楚,若是换了其他官员,皇帝什么话也不会说,只会给个不可质疑的眼神,也就挡过去了。
小王爷听得皇帝的回答,被塞的没话应对,和亲乃是国事,他只是个世袭罔替的王爷,哪有反驳皇帝已定的国事,于是只好一礼退回原位。
同时,也就是这个时候,朝堂上对梁水的争论没了,若是有人再嘀咕梁水,梁水借口说朝堂上有官员乱说他的是非,心情不爽,请求悔婚,那么这个罪过,可就要算到继续说梁水是非的官员头上了。
朝堂上没有傻子,所以梁水的名字突然在朝堂上消失了,没人在谈论什么大才和孤本古籍之词。
其实还有一些人,看出皇帝对梁水的重视,娶一个公主,竟然不用皇子,改用王爷的少主,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
西蛮之地的格局是很乱,但西蛮的蛮壮实力强横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皇帝不可能不重视,用梁水一定是因为梁水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已经高出了皇子。有这样看法的官员,在未来的朝堂上,派系站位,渐渐的朝着小王爷身边靠拢,见风使舵人人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