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是传统的棉花大县,全县除了小部分地方不适合种棉花之外,在大部分范围内,棉花的就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全县主要的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就有成熟的产业链,在云山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竟然分布着大大小小五个轧花厂,其中有一个就在潮河湾乡。
潮河湾的轧花厂成立不过两年,是县棉麻集团和潮河湾乡共同出资成立的。主要是潮河湾乡棉花种植面积极大,几乎占据了全乡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而且潮河湾紧靠着县农场,这里拥有成片的滩涂。这些过去的芦苇荡整理出来的土地,虽然大水漫盖后土地会翻碱造成棉花的减产甚至绝收,但是在大部分年份,这里产出来的棉花都是全县质量最好的,据说几乎可以赶得上新疆棉花的出绒率了。
潮河湾轧花厂今年开磅已经快一个月,霜降前正是农民卖棉花的高峰期。为了方便农户出售棉花,轧花厂按照惯例,每个礼拜都要向各村发放粗布口袋,这种撑圆了直径达到八九十公分的大口袋,被人们习惯性的叫做棉花包,是每年卖棉花的专用口袋。和棉花包一起发放的还有麻绳,用来将两个棉花包对头捆在一起,方便农民运输,也方便轧花厂对方存储。
农民谁家要是打算卖棉花了,就去村部领棉花包麻绳,需要几个就拿几个,最后村里再和轧花厂核账,总之数量基本差不多能对得上就好。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周庄村的村干部也是各家族推选出来的,这其中隐隐包含着各家族的势力平衡。周庄村里周姓和庄姓人家最多,这个村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自然也少不了周姓的干部。虽然现在村里的书记姓庄,但是村长和计划生育专干却都是周家人。今天负责发棉花包的就是计划生育专干,周扬帆的本家哥哥周洋。
周洋虽然只有三十出头,在村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多年,此刻也是一副干部派头,分头梳得油光水亮的,坐在办公桌后翘着二郎腿,手上煞有其事地拿着一张《云城科技报》,嘴里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清的曲子。
周洋刚刚给茶杯里续了热水,突然觉得小腹部有点发胀,正打算先把门锁上去撒泡尿,周扬帆就到了门口。
“扬帆你来得正好。”正要找钥匙的周洋大声道,“帮我看着门,我去去就来。”
不等周扬帆说话,周洋就脚下生风一般走了,留下一脸诧异的周扬帆。直到看着那个背影急匆匆地消失在厕所方向,周扬帆才恍然大悟。
他挠了挠头进了办公室,看到由于周洋走得匆忙而掉落在地上的报纸,随手捡了起来,就站在那儿翻看消磨时间。时间不大,周洋就回来了,进门就笑呵呵道:“老弟你来干嘛?”
周扬帆放下报纸道:“我来领点棉花包。”
“哦,要几个?”周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先在这本子上签字,我给你拿。”
“先拿十个吧。”周扬帆道,“不够用我再来拿。”
“你家的棉花不少,十个怎么够?”周洋想了一下道,“今天来的都是新口袋,连裁都没裁开,你多拿点回去。今天不拿以后说不定就都是旧棉花包了,这样吧,你先拿三十个回去,不够再来。”
“三十个?”周扬帆诧异道,“我一天也用不了那么多啊!”
“你念书脑子念哪里去了?”周洋没好气地笑道,话说出来又觉得似乎不妥,赶紧对这个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族弟解释道,“新棉花包结实,揣得也多。要是不凑巧领到旧棉花包,回去还得自家补,耽误时间又不耐用。再说这次领的都是整布片,说是一匹布十个棉花包,你回去让我大娘匀作十一个也行,明白吗?”
“哦哦!”周扬帆一时间没有想明白里面的关窍,只能含糊点头。
三捆粗棉布放到自行车上,把整个后座都占满了。周洋正打算让周扬帆再去领麻绳,看到后就摆手道,“你先把棉花包送回去,再来领麻绳。”